从2020年开始,日本小学阶段将把编程纳入必修课,目的是为工业4.0储备人才。也许未来10-20年之间,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工作可能有一大半已经被自动化了。还有一种说法,现在的学生有65%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职业。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小孩在Ipad上触触画画,但要具体看他在玩什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这里引出一个话题,我们希望孩子被电脑程序左右,还是由孩子自己左右电脑程序。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学习的,他们在组装电脑或者写代码的过程中是可以学到许多东西的。孩子们在制造他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时,才会真正用心完成。
那么,孩子现在喜欢什么呢?也许就是游戏、动漫、音乐等。为了让他们能真心喜欢,我们开发了Root软件。如果一些教师看到Root软件3分钟的画面后一定会说,这不就是玩吗?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次,在日本三鹰市的一所小学,一个小朋友发现小包动起来后,能够画出七彩线,这是他的偶然发现,但其他小伙伴觉得很有意思,都来向他学习。这就是Skyried开发者的思维方式。
实际上,许多时候孩子的玩耍是有规律的。首先,他们需要思考或想象的过程。所以,刚才那个小朋友可能想到了,先让小包动起来,然后再画七彩线。之后,他就会把这个付诸实践。做好后,他一定会去玩它,并与大家共享。他可能在玩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发现,而这又进入一个新的想象状态,然后再这样不断地去寻找。
其实,这个过程是通过各种环节显现出来的。比如,在日本仙台市一所小学的一节课上,教师带孩子们给大家演示猫捉老鼠的游戏,一个学生设计的是让老鼠遇到猫就变大,结果老鼠变得比猫还大,做出来的游戏太好玩了。而他与教师指导的是完全相反的,猫是变小了,他把速度变成0.001秒觉得动起来很有意思。实际上,教师指导孩子时,只是跟大家说把这个数字设置成0.1秒或0.2秒就可以了。
因此,如果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些孩子也许是不听教师讲的,完全是与教师反着来。但实际上,他们是自己有了思考后不断去尝试、改正,慢慢地推进。这是一个很好的过程,而我们认为这是传统教育很难达到的。
许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孩子主动学习的场景,通过编程过程确实可以实现。孩子用电脑的时候,电脑会马上作出反馈,如果做的过程中出错了,孩子也会马上调节。还有一个说法是,与其让孩子去编程,不如让他们到室外接触大自然。我们不否认这样方式,而是更希望这样的方式能够与编程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目标。比如,关于电的开关,开关过程也可以用编程演示出来,如果加上一些光线传感器,就可以演示明暗变化。
如今的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未来,学生可能比教师更容易接受编程,也会操作得更熟练。因此,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那时,教师可能就变成一个辅助孩子、为孩子提供支援的角色。孩子会从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发,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进行学习。这样的思维变化表明,教师要改变自己,引导孩子更加深入地学习。
实际上,Scratch开发者认为,编程如果只用于学习技术就太浪费了。编程是一种我们以前没有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许多时候,只有快乐,只有真有趣,我们才能做得有价值,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快速掌握一些东西。
(作者系《Scratch少儿趣味编程》作者、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兼职讲师)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