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以STEAM+PBL的方式开设科幻课

作者:□ 周 群 发布时间:2017.11.08
中国教师报

科幻教育的作用要从科幻作品的特点说起。

美国教育学者小威廉·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文版序言中提到,后现代课程设计的“三S”,即科学性、故事性与精神性。我用“三S”的标准审视科幻作品后发现,优秀的科幻作品正是兼备科学性、故事性与精神性,以此为基础开展的科幻教育同样兼备这些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幻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区别就凸显出来。

那么,科幻教育如何落实在课堂、课程上?我认为,可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方式。

首先,应力争课程化实施,将科幻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因为一旦进入课程体系,就会获得时间、师资、经费等相应保证。

一是立足语文学科,以阅读和创意写作为抓手,开展科幻教育。目前,中小学开展科幻教育的主体是语文教师。不过,语文教学中虽然也有科幻小说的阅读,但教师主要是教这一类型作品的阅读方法,兼有科学精神的渗透。在上述综合能力培养方面,语文教师能够作为的空间有限。

二是采用类似STEAM科幻选修课的模式,以科幻主题整合、打通各学科。2017年1月,景山学校语文、生物、地理、化学、电脑绘画、创客教育等多学科教师共同组建了跨学科的科幻教育团队。大家集体备课,联合执教,采用项目学习制,一学期完成了“设计未来机器人”和“构建未来城市”两个学习项目。比如,“构建未来城市”专题的项目学习,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基于地理视角,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有创意的作品,对未来城市进行介绍与畅想。这种模式的科幻选修课属于“生长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活和释放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科幻世界的神奇和壮丽。

其次,开展科幻教育离不开教师。科幻教育并非城市学校的专利。从科幻书籍和影视作品及多媒体教室等“硬件”条件上看,进入科幻教育的“门槛”其实并不高。而在师资方面甚至是对于科幻教育的认识观念上,城区与偏远地区、农村学校遭遇的问题并无二致。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精神、思维方式、文学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就应先于学生具备这几种能力。而想做好科幻教育,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并且了解科幻的发展历程以及与科学的关系。

我曾经做过关于科幻教育的“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语文教师自身没有足够的科幻阅读量,导致无法向学生推荐更多的作品。另外,教师虽然认识到科幻小说相比一般小说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对此全无把握,既困惑于教学目标和内容应如何确定,又迷茫于应该如何教。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将科幻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纳入师训,统一规划。从科幻作品的阅读与写作到科学素养的提升,均应开展专项培训。二是学校内组建跨学科科幻教育团队进行校本研修,教师之间开展教学协作。三是教师个人利用线上与线下各种平台主动学习。

在开展科幻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师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能讲的舒适领域,到了一个不舒适的领域;从自己周围的学科范畴内的朋友圈,到了一个更宏大的同事之间跨学科的朋友圈。这样的改变,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感受到作为教师生命舒展的美好。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1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