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以“每一个”意识引领村小自我突围

作者:陈卓珺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发布时间:2017.11.01
中国教师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学龄儿童大量流向县城,呈现出“城区学校挤,农村学校空”的局面。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基础薄弱,难以形成规模化、优质化,缺乏发展后劲。从现实条件看,农村地区有部分需要在家门口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农村教育有其特殊价值。卢梭认为,儿童在15岁之前更多是走近大自然,在农村接受最简单、最淳朴的教育,不仅有助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而且对于保持人的单纯乃至善良的天性都很有好处。因此,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合理性。

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投入、社会支持、家长配合,但学校本身不能坐等支持和配合,自己能做的事,首先要做好。深植“每一个”意识,办小而美、小而优的学校是农村小规模学校自我突围的有效路径。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都寄托着一个家庭的希望。而且,小班额提供了个性化教育的可能。“每一个”的意识就是以生为本的观念,就是因材施教的思想,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实施爱心教育,关爱每一个。“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核心是爱。值得注意的是,爱不等于施舍,要使被爱者感受到温暖和尊严,通过爱让其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拥有自信。农村小规模学校以留守儿童居多,教师要严慈相济,怀父母之心,用爱滋润,用心呵护,用情温暖;怀兄弟之情,以阳光的姿态站在学生面前,以平和的姿态陪伴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倾听学生心声。严格实行一人一策贴心管理,全面落实一人一结对温暖帮扶,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孩子在一份妥帖、踏实、温暖的教育中幸福成长。

注重习惯养成,优秀每一个。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就是好学风,好成绩乃至好人生。习而惯之,养而成之。重视中小学生习惯养成,不能靠轰轰烈烈的运动,而要靠平时点点滴滴的实践。以中小学生守则为遵循,开展学礼仪、修品行、养习惯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熟知并践行仪表、餐饮、仪式等基本行为规范,做到言谈有礼、举止有度、待人有诚、行事有信。

创建书香校园,悦读每一个。读书可以涵养人、成就人。孩子通过阅读打开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通过阅读汲取力量,养成德行,遇见越来越好的自己。“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创建书香校园,不仅要铸书香校园之形,更要建书香校园之骨、塑书香校园之魂。学校广建读书角,向学生开放各类功能教室及实验室、展览馆,让孩子时时处处可读书。每学期举行读书节活动,为每个年级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让孩子时时处处愿意读书。

丰富体艺活动,健康每一个。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家庭美好生活的承载。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阳光体育”的观念、“快乐体育”的观念,组织体育活动,让孩子从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享受自我。“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成于乐”,美是有力量的,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学校要开好艺术课程,开展艺术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学校要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机会走在“聚光灯”下,口中传唱动听歌曲,笔下流淌如诗画卷,手上诞生精巧作品,让艺术种子得到生根发芽。

实行小班化教学,发展每一个。课堂教学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如果在小班额的课堂里继续演绎大班额的教育模式,那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村小要树立精致化教学思想,改变齐步走的粗放经营方式,形成精耕细作式的教学模式。村小要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依托小班优势实现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组,通过观念、环境、教学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的变化,把大班额条件下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做深做精,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品质。

强化“每一个”的意识,让不一样的小学校演绎同样的精彩。“每一个”的意识意味着学校要提高育人标准,走向小而美、小而优的精致化办学道路,办出具有农村气质、平民风格的好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1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