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我的另类同窗

作者:□ 高仕汉 发布时间:2017.11.01
中国教师报

1958年,刚刚创办的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生,我有幸成为学生之一。我的同窗大都来自于武昌实验中学、武汉二中、黄冈高中等省重点中学,多数是高才生,不乏武汉市数学竞赛获奖者。那时受时代影响,我们谨言慎行,循规蹈矩。可是,其中却有几位是特殊另类。

一位是罗平,1940年出生,武昌33中1958届高中毕业生。他中等个子,留着至今都未改变的那个年代的标准西装头。不苟言笑,不善言辞,说话急了还微微有点结巴。在与我同学三年中,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记得每天下午,无论数九寒冬,还是酷暑严夏,只要没有活动,他就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大教室,心无旁骛地刻苦学习。如今青年学子不会理解,那个时候“一心只读圣贤书”,需要极大的胆量和定力。

罗平不仅学得刻苦认真,而且超前学习。一二年级我们还在读《大学数学专业俄语读本》时,他已经能自如地阅读《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俄语原版教材。在同学印象中,他好像不识人间烟火只会读书,身体虚弱。可谁会相信,他还是一位体操二级运动员呢?他教的金牛高中几位学生,后来成为我在黄石师院高师班的学生。他们常在我面前夸奖罗平老师,说“他学识渊博,书教得好。他的课浅显易懂,一道难题会教我们多种解法,从他那里我们学会了思考。他的单双杠也玩得很好,还时不时教我们几手”。他们哪里知道,罗平和他的夫人王达章,当年就是武汉师院体操队主力队员,而且是从杠上相知相爱的。

上世纪90年代,阳新县第一位数学特级教师杨立中,是我同窗中的又一个另类。他个子不高,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一个机灵聪慧的夫子。他对生活没有什么过高要求,也不太关心政治。读书时,对专业学习似乎没有下什么功夫,却熟读红楼,满腹经纶。那时,我们全班男生同住在一间由大教室改成的寝室里,每晚卧谈会他神侃“红楼”,滔滔不绝。

潘文伟与上面两位同窗相比,属于另一种更为特别的另类。他细挑高个子,显得很瘦弱。瘦削的脸庞托着一个饱满的额头,脸上带着一副当年市面上最便宜的塑料镜框近视眼镜,像一个弱不禁风、文质彬彬的文弱书生。

他与罗平不同,与杨立中是同类项,对专业课都不肯下苦功夫。尽管如此,他们考试时拿不到5分,至少也会考4分。他大部分精力花在读社会科学类书籍上,只要不上课,他就盘坐在床上,宛如修道僧人,孜孜不倦地阅读文学名著。

潘文伟在大学凭兴趣博览群书,钻研哲学;工作之后,他善于思考,敢于摸索实践,经常将文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中。在穷乡僻壤的恩施地区中教界,他的教学别具一格,颇有名气,是恩施地区第一位数学特级教师。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教育的热情与用心。

我的这些另类同窗,在培养模式单一的年月,如同稻田里的另类,凭借自己的韧性与独特的生命力,开出一朵朵灿烂的鲜花。

(作者系湖北理工学院退休教师)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9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