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 : 多年师生成兄弟
www.jyb.cn 2015年08月27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5年第2期
北京西藏中学教师李旭东(左二)和学生在一起 2001年7月,带着对西藏美好的憧憬,带着初为人师的忐忑,我来到了具有藏式建筑风格的北京西藏中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初到学校,看到少小离家、远离父母到内地求学的藏族学生,看到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想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北京求学的人,我提醒自己应该更多地呵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因此,当学校安排我担任班主任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答应,就是12年。 远离父母的孩子需要的不仅是温暖的爱心,更多的是默默的陪伴。 小珍,来自那曲。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总是少言寡语,轻轻地走进教室学习,又默默地回到宿舍休息。 在对她进行了充分了解之后,我把她请进了办公室。当我微笑着问她家庭情况的时候,胆怯的她突然伏在桌上抽泣了起来。静静地哭泣之后,她向我说出了自己的情况。 原来,身处单亲家庭的她自从初中到内地后就很少有朋友,和母亲的交流也只是每周末一次的电话,没有朋友可以倾诉,只能把所有的心事都掩盖在静静的学习中。她说她也不想让自己孤单,她非常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一点点温暖。 了解情况才能对症下药。知道了小珍孤单的原因后,我一方面安排开朗活泼的班长小央作为她的同桌,另一方面和小珍同宿舍的女生谈话,要求她们加强宿舍同学间的交流,并在全班推行“宿舍—温馨家园,班级—快乐家园”建设,营造爱的氛围,使学生不因离家而缺少关爱,不因缺少关爱而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家一般的温暖使小珍的性格在高二时有了很大转变。考入大学后,她专门要求我不要叫她名字,而叫她“丫头”,说这样才亲切。 对学生来说,班级就是他们的家,班主任就是“家长”,学生能否在这个家中得到爱,能否在爱中成长,班主任至关重要。 正因为如此,十多年来,每当早晨出操的铃声响起,我就和学生一起站在了跑道上,晚上我和这些孩子一起伴随着静校的铃声离开教室,为的只是让学生感到,无论何时我都在他们身边,无论何时他们都能找到“家长”来依靠。 也正因为有“家”,我的学生平安度过了非典等各项危机。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后,学生在周记中写道:“不知道那些暴乱分子是怎么想的,好好的家园让他们给破坏了。” 思想和身体上我为学生保驾护航,生活和学习上我更是不让学生受半点委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索朗是来自西藏山南的一个单亲的、贫苦农民家庭的男生。当我从班长口中知道他高一一学期只有一双鞋可穿的时候,我震惊了,震惊于学生生活的艰苦。作为教师,怎能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如此生活而无动于衷、心安理得呢?此后,除了学校发给索朗的生活费和特困生补贴外,我每月再给他100元生活费。每逢藏历新年,还要按照藏族的习俗给他添置新衣和新鞋。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感染,当高三填报志愿的时候,面对相当多诱人的专业,索朗最终选择了师范专业。他说,他也要当一名教师,当一名像我这样的教师,而且也要做班主任。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想到索朗大学的生活费几乎全部是自费,而索朗的家庭又无力供应他的生活费,为了不使索朗为每月几百元的生活费担忧,影响学习,我决定继续资助他完成学业。于是,每月都给他500元生活费,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为了使索朗能利用现代化的工具学习,在他上大一下学期时,我把自己买了不久的电脑送给了他。懂事的索朗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大学期间各科成绩在藏族学生中都是相当优秀的。 如今,主动到偏远的浪卡子县任教的索朗谈起在北京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时,总是充满感激地说:“您改变了我的命运,我改变了家庭的命运,我正在把您给我的关心和帮助传递给我的学生。” 2012 年,索朗的学生考入了北京西藏中学,看到索朗的学生在自己身边学习,想到索朗当年求学的不易,我又间或负责起了索朗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汪曾祺在《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说,他和父亲是多年父子成兄弟;我要说,我和学生之间是多年师生成兄弟。在西藏阿里工作的其美才旺每次打电话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哥,你好吗?”索朗大学毕业时动情地说在北京他找到了父爱,我说我们是多年师生成兄弟。 我向来认为,学生尊称我为“老师”,那是他们给我的尊重,我给他们的除了丰富的知识,还必须有温暖的爱。 点评 他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家 北京西藏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 张梅 李旭东老师对藏族学生充满无尽的爱:学生学习遇到困难了,他热情地帮扶;思想遇到问题了,他耐心劝导;学生病了,他悉心照顾。 他不仅是藏族学生的老师,也是充满亲情的兄长。不仅教给藏族学生知识,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秉承的理念是:给这些远离父母的藏族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藏族学生在他的爱的氛围中成长,他们心里也充满了爱,也像他一样传递着爱心。 民族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做好民族教育的真谛在于“用心用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当学生情不自禁地喊老师为“哥哥”的时候,师生已经是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民族团结早已融化在亲情之中了。李旭东老师以默默的爱心彰显了民族教育工作者的内涵,以勤奋工作的效果诠释了民族教育的意义。 ![]() |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召开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会议的通2016-05-04
- 刘慕霞:我就是边疆孩子的亲人2015-08-27
- 杨智:放不下学生对我的信赖2015-08-27
- 崔光红:把学生当成独一无二的风景2015-08-27
- 葛超: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成长2015-08-27
- 用心用情 播撒大爱2015-08-27
- “代理家长”:孩子,让我牵你的手2015-08-27
- 达斌:静听心花绽放2015-08-26
- 他们,因爱而生——无私奉献的内地民族班教师群像2015-08-10
- 内地民族班管理工作视频会召开 鲁昕出席并讲话2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