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肖芳琴:课改就是改自己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占伟 发布时间:2017.10.18
中国教师报

一个不愿意做校长的校长,仅用一个策略就收到了三大效果,让一所薄弱学校快速蝶变。

她就是陕西省柞水县曹坪中学校长肖芳琴。肖芳琴原本在城区工作,是柞水城区二中管教学的副校长。那时,她既是副校长,又是年级组长,还是班主任,同时带两个班的课。有时班主任无人当,还得同时当两个班的班主任。肖芳琴在城区二中主抓课改,成效显著,因此商洛市课改现场会选择在城区二中召开。

2016年5月,柞水县科教局局长傅先亮把肖芳琴从课堂“抓到”偏远的曹坪中学做校长。

曹坪中学位于柞水县东北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学生多为留守儿童。

刚到曹坪中学时,肖芳琴哭了,因为“差得出乎想象”。校园地砖破损严重、坑洼不平,木质的教室门窗破烂不堪,教师的办公室黑暗拥挤,楼房的墙皮脱落得“像正在换毛的绵羊”。

比硬件更差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室、校园、餐厅垃圾随处可见,早晨不洗脸,晚上睡觉不洗脚、不脱衣服,见客人不打招呼……“深山里的孩子卫生意识差,校园里大大小小的垃圾桶,教室、宿舍的垃圾桶都满满的,餐桌上狼藉一片……”不仅校园环境差,而且教学质量差。当时的曹坪中学,教学质量处于全县中下游。

如何迅速让曹坪中学发生由外到内的改变?肖芳琴首先改变的不是教师,不是学生,不是课堂,而是自己。

肖芳琴以前的工作作风是雷厉风行,“要工作不要命”“很强势”。她深知山区教师的不易,环境变了,工作理念和方法必须改变。她明白,教师最需要的是尊重,能用表扬解决的就不采取批评的办法。针对教师因病误工等问题,肖芳琴没有选择冷漠和责怪,而是多打听、多问候,甚至在全体教师会上表扬,“你看某某老师刚打完吊瓶就来上课,真让人感动”,教师听着温暖、舒心、感动……

肖芳琴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她天天泡在课堂,两周听了40多节课。她发现教师对课改的理解差异较大,许多教师仍然放不开,学生的自主、自信不够,伪自学、伪合作、伪展示等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肖芳琴对全校每个教师的课至少听3遍,手把手教流程、备导学案,通过听课、评课、再听课反复改进,不达目的不罢休。教师们被她的毅力征服了,纷纷参与课改。

教师王丹胆子比较小,每次与肖芳琴交谈都不敢看她的眼睛。2016年冬天,柞水县举行课改大赛,为了锻炼王丹,肖芳琴要求她参赛。王丹紧张得吃不好、睡不香,天天给肖芳琴发短信哀求。肖芳琴不为所动,直接回复了4个字“必须参加”。放弃幻想后,王丹“豁了出去”,结果不仅在县上拿了奖,还应邀到附近的镇安县上示范课。

王丹的成功更加坚定了其他教师课改的信心。教师们熟悉教学模式后,发现不能用一个模式上所有的课,纷纷向肖芳琴反映问题。肖芳琴心中窃喜,顺势利导,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每周每学科召开半天教研会,研讨主题就是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于是,肖芳琴把教研排进了课程表,学校也逐渐形成了班内分层教学的课改模式。

在肖芳琴看来,课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改课。它是环境、文化、课程、课堂的一个综合体系,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只着眼于课堂模式变化的课改只是冰山一角。基于此,肖芳琴大力推进师生自主精细化管理,创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完善“崇善”文化内涵,力争用文化、环境、活动、制度等诠释和展现课改核心理念。

肖芳琴感动、改变了教师,同样也感动、改变了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肖芳琴下令清除校园所有垃圾桶。这项工作困难重重,多年来师生用惯了垃圾桶,今天拿走了,明天又放一个……于是,肖芳琴就天天转校园,一发现垃圾桶就提走,一个多月她就收了30多个垃圾桶。最后学生还是被校长的不放弃感动了,终于不再买垃圾桶了。再加上监督、反思、表彰……不到3个月,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几百人的餐厅,用餐后餐桌上没有一点垃圾。

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多方筹资140多万元,利用2016年暑假修建了花园式操场,将旱厕改造成了水厕;更换了门窗,刷新了教室,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现在的曹坪中学校园没有一个垃圾桶,但依然整洁有序、一尘不染。

在曹坪中学,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生变得阳光、自信,教师坚定了课改信念,幸福指数高了,教育教学质量高了。2016-2017年度,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校园、素质教育示范校、省级平安校园、市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市级先进集体等十几项荣誉。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18日第7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