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动感课堂”:让师生生命有质感

作者:□ 钱守旺 发布时间:2017.10.11
中国教师报

    推荐理由

    历经16载,一项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已经影响成千上万名教师的生命状态,他们把日复一日的教学上演成学生尽显生命本色的课堂传奇,而这场课堂教学改革的倡导者、践行者就是钱守旺。

    他吹响了“对话——分享式动感课堂”的号角,不仅在实践中为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其背后的教育思想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解放,对学生未来生活的铺垫。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学习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缺乏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许多教师站在“如何教”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而没有站在“如何学”的视角规划学习路径。

“动感课堂”在转变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上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通过开展扎实而深入的课堂教学研究,使“动感课堂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通过传、帮、带为全国的实验学校培养一批有思想、有主张、有风格的学科骨干,带出一批善研究、会上课、能讲座的专家型教师。

    让“动感”生长出“手”和“脚”

“动感课堂”的实质是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参与的课堂,即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全面参与、主动参与、深度参与的问题。“动感课堂”的核心理念和框架结构,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抓手。我们坚信,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变化,许多解决教学问题的具体办法就会想出来。为此,我提出了动感课堂的基本理念:

“对话——分享”是教学策略,“动感课堂”是课堂的一种理想状态。“对话”包括与媒介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教师对话;“分享”包括分享个人理解、分享经验教训、分享情感体验;“动感课堂”倡导“五动”: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口动”是行为上要参与,“脑动”是思维上要参与,“心动”“情动”是情感上要参与。三个方面的参与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是否足够投入,是否真正“卷入”课堂的学习过程。

“动感课堂”的基本框架结构是“一体两翼,四环五步”。“一体”就是“动感课堂”所倡导的“五动”理念,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让学生动起来。“两翼”的核心内容是“情境”“学材”“问题串”。有了“情境”,学生学起来才会感兴趣,才会有参与感;有了“学材”,学生才能操作、思考,学习才有“抓手”;有了“问题串”,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课堂才会有“温度”。

“四环”主要指一节课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操作思考,交流展示;对话分享,点拨指导;分层训练,达成目标。这只是提示几个“核心词”,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看到现在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站在正中央”,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的角度设计教学。

“五步”主要是针对“问题串”提出的,包含做、思、说、辩、评,主要是描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形象地称作“思维圈”。学生在教学中按照这样的路径学习,就可以真正学会“从头到尾”思考问题。通过这个“思维圈”我们可以看到,学习一定要经历过程,而且一定要付出行动,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思考,学会一种思维方式。

研制《动感课堂指导手册》,让教师“自助式“成长。为了增强对实验学校教师的指导性,我专门设计了《动感课堂指导手册》。其内容丰富、指导性强,主要包括“动感课堂评价表”“动感课堂60个研究专题”“动感课堂评价用语100句”“教学案例撰写模板及案例”等10项内容。教师按照《动感课堂指导手册》进行磨课,课堂就会发生许多“神奇”的变化。

总结“动感课堂十句导航语”,让教学变得轻松。随着“动感课堂”的不断深入,我又提出了“动感课堂为您的教学精准导航”的口号,并借助十个手势,形象地提出“十句导航语”,即“一个目标,两种意识,三个抓手,四步流程,五个学会,六种期待,七对关系,八个细节,九条策略,十字方针”。“一个目标”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两种意识”是指对话意识、分享意识;“三个抓手”是指情境、学材、问题串;“四步流程”是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操作思考,交流展示;对话分享,点拨指导;分层训练,达成目标;“五个学会”是指学会认真倾听、学会大胆表达、学会主动质疑、学会有效合作、学会相互欣赏;“六种期待”是指小手高举、两眼放光、你问我答、你来我往、观点交锋、智慧碰撞;“七对关系”是指取与舍、快与慢、点与面、明与暗、深与浅、知与情、放与收;“八个细节”是指一看素材选取、二看理念落地、三看课堂结构、四看学生参与、五看教师引导、六看练习设计、七看课堂生态、八看目标达成;“九条策略”是指读懂学生,高效对话;读懂教材,明确目标;经历过程,自主建构;问题引领,增加温度;植入文化,增加浓度;渗透思想,增加深度;数形结合,化难为易;培养习惯,掌握学法;精心预设,动态生成。“十字方针”是指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励。“十句导航语”被一线教师称为“最快上手的实战经验”。

把“动感课堂”理念具象化,绘制出“动感课堂智慧树”。随着“动感课堂”研究的深入,我们通过“智慧树”表达价值追求。如果把“动感课堂”比喻成一棵“智慧树”,那么这棵树的根就是“动感课堂”所倡导的“五动”理念。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让“五动”理念融入课堂的血脉中。树干部分就是“两翼”,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载体。“智慧树”上的果实就是每节课的“显性目标”,而绿叶则是“隐性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维目标”。如果一节课结束后,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树”,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课堂就是高效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打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感、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

通过“动感课堂服务平台”及时为教师推送学习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让“动感课堂”研究突破空间与时间限制。“动感课堂服务平台”是为了配合实验区专门开设的分享、展示平台,现有粉丝数量23000人,其定位准确,每天为教师推送一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让实验学校教师每天进步一点点。一点点的进步就能促进教师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让教师有一把自测的尺子

科学而合理的课堂评价能够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而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为了让教师能够在备课、说课和观课时有一个标准,我根据“动感课堂”的基本理念研制出“课堂教学评价表”(见下表)。

除了课堂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你的答案虽然与正确答案有点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不错,学习就得这样,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实验区,我们先后梳理了多条规范、有激励性的教师评价用语。

    兼顾怎样学与学什么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注意落实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贯穿数学学习始终。现代数学学习论认为,某一种思想方法的领会和掌握,需要经过较长时间、不同内容的学习过程,往往不能靠几次课就能“立竿见影”。它既要通过教师长期的、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启发诱导,又要靠学生自己不断体会、挖掘、领悟、深化。

第二,教师在教学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再是“正确与错误的裁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该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让人情更浓一些,让赞赏更多一些,让鼓励更多一些,让笑容更多一些,让宽容更多一些。“动感课堂”提出的“心动、情动”,就是要让课堂达到这种状态。

第三,研读教材、教参,明确编写意图。读懂教材最重要的是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浅出”上做文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动感课堂,玩转数学,让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上课有了抓手、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动感’加‘玩转’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一种教学追求、一种教学理念正在让学习真正发生。”山东省章丘市清照小学校长王文科如是说。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授课教师 课题名称
项目 评价标准 权重 得分

教学理念

1. 体现“以生为本”“关注学科素养”“立德树人”等教育理念。

2. 理解、尊重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材处理

1. 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善于整合资源,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容量适度。

2.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资源,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于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之中。

目标确定

1. 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具体、可操作。

2. 符合课程标准、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3. 落实三维目标,后两个目标要求适度。

学法指导

1.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学中体现“沉默、示弱、等待、放手、激励”。

2. 促进生生交流,鼓励质疑问难,对学生出现的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帮助。

3. 关注学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对话、分享、总结、反思。

行为

参与

手动

口动

1. 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充分,真正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 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立见解,乐于分享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课堂上能够看到“你问我答、你来我往、观点交锋、智慧碰撞”的场面。

思维

参与

脑动

1. 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思考,善于倾听,勇于质疑,敢于批判。

2. 不人云亦云,用证据说话,对所学知识思考有深度,理解到位。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观点分享的价值,享受到思考的快乐。

情感

参与

心动

情动

1. 有学习热情,感受到求知的快乐,课上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2. 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数学思想的震撼。

3. 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对数学学科有兴趣、有信心,有探究欲望。

课堂生态

1.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心理安全,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课堂开放。

2. 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

目标达成

1. 三维目标得到落实,做到了对知识的“真理解、真明白”,学生能力有所发展,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

2. 对话和分享意识强,真正做到了“手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

3. 师生共同成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课堂做到“师逸生乐”。

特色亮点

问题不足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11日第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