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开发“书签”课程,教师结合叶脉制作和中国结制作,用容易获得的材料,让学生学会制作精美的叶脉书签和编制中国结。学生在了解手工艺品来之不易的同时,提升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课程背景
叶脉书签是用树叶通过碱的腐蚀性原理处理叶片后,去掉树叶的叶肉细胞,留下网状的脉纹,再通过染色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中国结,是装饰手工艺品,是中国民间艺术。中国结与叶脉书签相结合,融合了自然与手工的艺术美。该课程所需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这种书签,一方面来自树叶,另一方面配以中国结,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和手工艺术之美,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书签制作作为手工技艺体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手工艺创意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课程准备
树叶:根据学校实际,每次课前学生自行准备白兰叶、桂花树叶、菩提叶等。
制作叶脉书签的设施设备:科立泰电锅、10%氢氧化钠溶液、烧杯、玻璃棒、镊子、软毛牙刷、瓷盘、过塑机等。
叶脉书签加工的材料:水彩笔、水彩颜料、塑胶片等。
中国结绳子、彩色丝线等。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全面学习了解中国结的传承历史和叶脉书签的制作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制作叶脉书签和编制中国结,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教学相长,提高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创新、策划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体验手工工艺流程,了解手工艺品的来之不易,同时在制作过程中收获成就感。
课程内容
叶脉制作:用桂花树、白兰等校园植物叶片制作叶脉。
中国结:编制长盘结、三回盘、四回盘、纽扣结、锁结等。
课程资源
学校资源:学校提供植物叶片和生物实验室场地、药品等。
网络资料:叶脉制作、中国结的制作方法过程、叶脉作画的图案参考借鉴等。
课程实施
认识叶脉书签(1课时)
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树叶、叶脉,让学生回忆思考叶脉的作用。
叶脉为叶的输导组织与支持结构,为叶提供水分和无机盐、输出光合产物,支撑着叶片,使其能伸展于空间,保证叶的生理功能顺利进行。
其次,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当自己看书看不完时,为了下次便于将书翻到上次所看的位置,用什么办法将书页隔开,引出书签的概念,并将叶脉与书签有机结合起来,为制作叶脉书签做好铺垫。
书签用来标识书本中的特定页,以方便返回查阅。一般由纸或树脂等材料制作成长方形薄片状。其他常用材料有皮革、银和黄铜之类的金属、丝绸、木材与织物。
书签画面随意,取材广泛,哪怕是一张用过的火车票、飞机票都可以当作书签,除图面内容外,艺术化的书签也常在材料和造型上有所创新。书签比折书等记页码方式更方便,对书的损坏度更低,是很好的一种记页码方式。
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重点认识适合叶脉制作的植物叶片。
制作叶脉(5课时)
学生观看树叶制作叶脉的视频,了解制作的方法和大致步骤。
教师讲解制作叶脉时的注意事项: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制作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溶液和皮肤接触;刷叶脉时应掌握力度,以免叶脉刷破;根据制作经验,白兰叶、桂花树叶、菩提叶、茶树叶适合制作叶脉标本。
叶脉的制作:每组组长领取适量的提前调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用的树叶;把材料放进专用电锅煮沸15分钟,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树叶。不时用镊子拿出叶子,放进装有清水的烧杯中清洗,再放入瓷盘里用牙刷试刷,查看叶肉是否煮烂;在烧杯中清洗煮过的叶片,在瓷盘里加入适量水,将已煮烂的叶片放入其中,用旧牙刷刷叶肉,刷时先刷正面,按照从左向右、从叶柄向叶尖、从主脉向侧脉的顺序刷,直至刷掉叶肉;再将叶片翻转,用同样的方法刷,直至只剩下网状脉;将叶脉放入盛清水的烧杯中,洗去残渍;将叶脉放到标本纸中压干、压展;对叶脉进行染色。教师提供几种颜色的颜料,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叶脉书签所染颜色并进行染色,也可以在叶脉上作画。
制作中国结(4课时)
教师教授学生制作各类中国结,如长盘结、三回盘、四回盘等。
叶脉与中国结的结合(2课时)
组合叶脉与中国结:叶脉过塑,用打孔器在塑胶片上打孔,将中国结系上即完成一张书签。
分享成果
教师鼓励学生将制作的个性化书签赠予同学、家人,分享学习成果。
评价方法
平时分(30分):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课堂纪律表现情况、动手能力等给予评分。
期末分(70分):课程作品成果展览(20分),教师组织校内外的课程作品成果展览,让学生在展览过程中负责讲解,由参观者对讲解者进行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教师评价(25分),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成绩评定;学生自评(25分)。
总成绩录入学校校本课程管理系统。此外,学期末学生上交作品参与评选,给予一定奖励。
(作者单位系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坂田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27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