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接触,觉得非常普通;深入交流,才能感受到光环背后的精神特质——坚定。这是记者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新世纪小学教师范雪玲的深刻印象。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范雪玲一旦作出选择,就会坚定不移地持续前进,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缺乏穿越的勇气。“无论选择什么,都一定会遇到难题,你需要做的是克服困难,而不是改变选择。”这是范雪玲的人生信条。
1989年刚入职时,范雪玲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步行20多里翻山越岭去教学点,是这个小姑娘每天上班的必修课。最难的是冬天,大雪没过膝盖,父亲在前面用铁锹铲出小径,范雪玲跟在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两腮冻得通红……天气好时,范雪玲也会骑自行车去上班。因为中途要经过几个村落,范雪玲在前面骑,后面总会有狗追赶,一着急,自行车总掉链子,每天赶到教学点两手都是黑油,甚至还弄脏了脸……有人劝她放弃这份职业,但在范雪玲眼中,这算不得什么。
在那个教学点坚守了10个年头之后,范雪玲被调到小镇边上的另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缺乏体育教师,又正好赶上即将召开全旗运动会,范雪玲主动请缨,训练经过拔选的运动员,早上6点开始训练,每天跑5公里。那时,范雪玲的爱人也在乡下工作,不到4岁的孩子没人照看,范雪玲就把孩子锁在家中。等训练完回到家时,孩子早就哭醒了,泪水打湿了枕巾……那年运动会,范雪玲的学生拿到了全旗第二的好成绩,看到孩子们开心拥抱,范雪玲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因为坚定,所以热爱。范雪玲的学生都称她“范妈妈”。几年前,范雪玲的班上从湖南转来一个叫张毅的孩子。张毅的妈妈去世了,爸爸整年在外流浪,收养他的是家在农村已有3个孩子的姑妈。一次上公开课,范雪玲讲《麻雀》一课。“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为了保护孩子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尖叫着,把猎狗镇住了……”所有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沉浸在强大的母爱之中,范雪玲却看到了惊人的一幕:坐在窗边的张毅满脸泪水,早已泣不成声。下课后,范雪玲把张毅搂在怀里,直到他恢复平静。了解到自从妈妈走后张毅再也没过过生日,范雪玲买了一个大蛋糕,组织全班同学给张毅过生日,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彻教室时,张毅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多年来,咽炎一直困扰着范雪玲,医生建议她“少讲话”,“我是教师,怎么可以少讲话?”然而,两年课改让范雪玲的咽炎彻底康复了。
课改在改变范雪玲和学生状态的同时,也让她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范雪玲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性: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许多问题都是蜻蜓点水式地讨论一下,并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讨论完全依赖参考书,缺乏智慧碰撞,思维没有得到发展;讨论时没有抓住核心去思考、分析、质疑,不会从学习过程、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解决这些问题,范雪玲有自己的创新策略:她将每个小组确定为6人,每人都承担如主持、板书、汇报、总结等任务,并根据学情灵活设计分组形式和角色分工。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既有价值又有挑战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过于笼统,要层层推进,由表及里,有一定梯度,以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的设计使优秀生从问题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范雪玲说。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范雪玲不仅将这一理念落实在教学中,而且运用在班级管理中:自习课有“代理班主任”;班级事务涉及经费的有“财政部长”;办板报,小组各负其责……
回首28年的职业生涯,范雪玲最深的感悟是“你的心真正定了,智慧就自然显现”。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20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