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任那天起,魏华就谋划着如何将这所百年老校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魏华是内蒙古四子王旗第二小学校长,这所始建于1919年的老牌学校曾是当地小学教育的一座高峰。但随着时间推移,学校发展陷入了低谷。2012年9月,魏华受聘于该校,“她是带着使命来的。”熟悉她的人说。
5年,1800多个日夜,魏华以深化课改带动学校发展,一年一个变化,两年领跑全旗。确切地说,魏华将学校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看出其中的变化。2011年秋季,一年级招生3个班只有130个学生,那个时候教学成绩远远落后于其他小学。2013年9月,应家长要求,一年级招生由3个班扩招成4个班,共计200人。2014年7月,1至4年级各学科教学成绩领跑全旗,如今,教学成绩在当地已经遥遥领先。每到招生季,作为当地的首选学校,学位一位难求。
数字变化只是一方面,对教师而言,他们最大的感受是更有价值感和尊严感了。
生活中没有随随便便的领跑,对于魏华领衔的四子王旗二小教师团队也一样。他们多次走进山东杜郎口中学、乐陵实验学校学习。在实践中经过全体教师反复修改,总结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七步教学法”。同时,一批课改骨干通过示范课、展示课进行引领,带动其他教师共同课改。
2013年11月,乌兰察布市教育局举办全市课改观摩现场会,小学组会场有3个,四子王旗二小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活动,将四子王旗二小的课改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课改过程中,一线教师不断遭遇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在问题反思和问题解决中收获了更多的课改自信。
教师们发现,尽管“七步教学法”对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一模式只解决了教学方法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挖掘、整合还不够。对大多数教师而言,当解决了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后,重要的是,应该知道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魏华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研究不够。学校正准备着手研究这些问题时,自治区教研室课堂教学改进项目落户四子王旗,这对于四子王旗二小真可谓雪中送炭。在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标培训中,一批青年教师受益匪浅,专家还对部分骨干教师的课进行把脉诊断,让不少教师的课改从方法到内容、从形式到本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课改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真正放手后,为了适应新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教学方式,学生必须在课前自主学习中投入更多精力。当思考先行,学生由对教师的“唯命是从”变得敢于质疑,不仅能独立思考,还能主动提出问题。
全国第二十一届作文现场大赛中,该校学生陈钰茹荣获四子王旗赛区第一名,2017年乌兰察布市“十佳少年”演讲比赛中,学生武晓冉夺得第一名,二年级学生丁正罡的作品《智能玩具收纳箱》,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优秀创意作品评选大赛中荣获金奖,2016年在第12届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大赛暨第68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西部赛区荣获金奖。
因课改发生变化的不只有学生,还有教师的生命状态。课改过程中,学校建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这是一个温馨的具有生活味道的读书空间。魏华发现,教师渐渐由掐点上班变为提前到校——不是因为工作多,而是留恋校园的学习氛围。四年级两位教师程红、麻鹏,怀孕期间几乎没有请过假,麻鹏第一天请产假,第二天就生产了。学校曾多次劝两人提前休息,但她们依然坚持上课。当教师积极投入、主动思考,他们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职业倦怠逐步消除,成就感和幸福感悄然生长。
“课改不能成为教学质量滑坡的理由,不能让课堂变得更活了,成绩却变得更低了。否则,课改就可能滑入不被教师和家长信任的困境。”采访的最后,魏华强调说。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2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