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庠澄湖上的课改

作者:□ 高永利 发布时间:2017.08.30
中国教师报

    推荐理由

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在“尊重·激励”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高效课堂建设,将外部经验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以问题探究为主线重构课堂,坚持课改班改双线并行,为每位师生提供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这样的探索不仅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促进了师生的精神成长。

三年前,这里悄然开启了一场课改与班改协同进行的教育变革:曾经那个教师独占讲台、反复讲解、学生却不买账的“满堂灌”课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不断质疑、解疑、有主导又有主体的课堂;曾经那个处处可见的学生或趴桌子昏昏欲睡、或一脸茫然的课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为解决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的课堂;曾经那些走上讲台时唯唯诺诺、紧张得大汗淋漓的学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人前敢于发表见解、充分表达观点的小小辩论家……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校长郑万庭说,课改让师生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让学校赢得了发展的尊严。

    课改的问题清单

数学教研组长李立娟曾经一度为“为什么要搞教学改革”而纠结。在她看来,原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改变课堂呢?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课改后的课堂样态,才真正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应该由唱独角戏转变为大合唱。“看看我们的‘疑探教学’,孩子们讨论的多么激烈,多么认真,多么投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她说。

课改之初,学校在广泛征集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设立了15个高效课堂研究课题,几乎涵盖所有学科,有近百名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但这样的行动研究并没有让课堂改革顺风顺水,相反遭遇了不少“痛点”。

痛点一:教师讲得太少,轻效果,重形式,重在外部装点,而少了教育的实质价值。痛点二: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痛点三:对学困生关注不够,越来越被边缘化。痛点四:重视知识性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培育。痛点五:没有全盘统一的改革体系,单一课改乏力。

学校邀请省市教科所的专家深入课堂进行诊断,同样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课堂上问题的设计没有充分体现学习目标,一些问题并非是真问题,课堂上的讨论有了温度却缺少深度,合作学习中存在假交流、假问题、低效率现象,等等。“总之,课改不能让合作学习停留于形式,要把握好形式背后的内在精神。”河北省教科所高中室主任张瑾琳说。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再好的模式也是在实践中趋于完善的。我们需要一种模式的引领,但绝不能迷信模式,止于模式。”郑万庭说,“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缺乏完整的统一构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形成真正的教改合力。”

于是,学校沿着“疑探教学”的思想,从“问题探究”出发,坚持“课改班改一体化”,走出一条基于校情、学情的内生式课改之路。

    从“问题探究”出发

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包含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形式,合作探究又包括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探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促进思维发展、获得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实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的。

在“探究”教学中,学校坚持“自探是基础,合探是发展,共探是超越”的理念,做到“学生会自探,小组能合探,师生要共探”。在“自探、合探、共探”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疑潜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探究的核心是“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之后进行的实战演练,通过达标检测、编题自测、巩固培优等途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查找学习不足,找到提升空间,获取实战经验,实现课堂有效、学习高效的目的。

学校每年都组织课改竞赛活动。有点赞课、引路课、过关课、质检课、亮相课、赛课等。英语教研组对待每一次赛课活动非常重视,都会集中团队的优势——集体磨课。磨课是一个漫长而细致的过程,一个一个环节设计,一个一个问题预设,一个一个人打磨,一节一节的点评,一人一人的过关。听评课活动是一个纠错和进步的过程。大家针对课堂提倡争鸣,形成自由开放的气氛。讲课人记录大家的评课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扬长避短,继续打磨学案,接着再进行听评课打磨,这种反复打磨使大家在反思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年轻教师侯文煜、汪洋慧等,虚心谨慎,刻苦好学,天天听课……他们的亮相课得到了听评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磨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们的理念还没有跟上,从理解和分析学习每一个教学环节入手。怎样进行预习,怎样进行自我提升,怎样展示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在不同的课型中举例说明,大家讨论得面红耳赤。疑探教学模式中,怎样设疑,怎么探,这些看似很小的环节,但对课堂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这样,大家在坚持和毅力中理念得到飞速提高,对课堂的掌控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生物教研组长孙海霞说,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可以汲取教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进而选择更适切的教学策略。反思的内容逐步积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真正确保学生有足够的自学和训练时间。

    课改班改一体化

学校坚持推行“课改班改一体化”工程。在班级管理上开展了“日点评、周小结、月反思”活动,每两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主题校会;在各个教育团队的参与下,以“三螺旋德育主题教育”为主线,逐步形成了主题班会的“三段七环节”班会模式;通过准备各类活动和专题会议,进一步统一班级教育团队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从而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学校每周固定时间安排两次集体备课,设置专门的环节解决教改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发现问题时碰撞思维,在解决问题时启迪智慧、达成共识。

班级管理团队分三个层次,即“班级教育团队”、班委会和学生合作组。班级教育团队以班主任为核心,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学校统一规定各班班委会成员7人,即班长、团支书及行政、学习、生活、行为、活动5位部长。在班主任的组织下,通过竞争、评议、推选等形式,产生班委会成员,再由班主任召开班委会会议,确定班委会成员职务及分工。班内合作组即班内学生划分的若干合作单元,根据“班改课改一体化”的需要,确定每组6人,每人承担班务和学习双重任务。合作组每个成员确定班务、学习双重角色。班务管理层面:各组设行政组长、学习组长、生活组长、行为组长、活动组长、考核组长;学习层面:设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物理组长、化学组长、生物组长(文科为政治组长、历史组长、地理组长,不分科时可以兼任两个学科的组长)。

班级部委制改革及配套管理措施的落实,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教育效益,扩大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空间。课改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成了未来知识的探索者。

“课改班改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一批优秀班主任脱颖而出。班主任安丹雪一直在谋求课改新常态下的班级管理转型。众所周知,班主任一直面临这样的困境: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日复一日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自然效果不好。安丹雪的破解思路是,做好时间的管理者。她总结了如何管理好时间的5个原则:学会授权;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列出做事清单;不拖延,马上去做;对周围的干扰学会说“不”。这一经验赢得了众多班主任的认可。

现在的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由学生掌控利用、疑难问题是由学生主宰解决,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类比赛中有百余人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并且高考成绩在逐年攀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

有人说,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肯付出的人能改变世界。事实上,世界正是这样改变的。“我们虽然算不上有‘思想’的人,但我们是‘肯付出’的人,为了更好的教育,我们肯付出,而付出一定会有收获!”郑万庭站在学校里的地标性景观——庠澄湖旁说,“庠澄湖边故事多,可以想见,课改正为这里的师生带来更多的诗意和期待。”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30日第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