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盘古开天地》,盘古顶天立地的场面是非常精彩的一幕。课本插图上,盘古长发四散,赤身屹立,手撑天脚蹬地,场景十分壮观。学生借图复述故事,感悟形象。
忽然,有学生问:“图上画了鸟和蛙是什么意思?”
“还有这个像围棋的是什么?”另一个学生问。
对啊,天地还未成形前,怎么会有鸟、蛙和棋呢?它们代表什么?
我愣了一下,问:“大家看得很仔细,有谁知道吗?”学生互相看看,都是一脸的疑惑不解。
我很庆幸自己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若是之前问我,肯定和学生一样很茫然,但这次为了公开课,我查阅过许多资料,于是娓娓道来:“这鸟,不是普通的鸟,而是神话中能驮着太阳飞行的神鸦,名为‘三足乌’;这蛙,不是普通的青蛙,而是天上嫦娥住的由蟾蜍幻化而成的广寒宫,称为‘蟾宫’;这棋,也不是围棋,而是星宿,我们祖先把满天的星星分成28个星宿。”
“是这样啊!”学生纷纷作了然状。
刚才提问的学生又举手说:“哦,我知道了。三足乌代表的是太阳,蟾宫代表的是月亮,再加上星宿,合起来就是指日月星辰、浩瀚宇宙吧?”
我赞许地点点头,进一步说:“神话之间是有关联的,像三足乌、蟾宫还会在其他神话故事里出现,比如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中国神话故事集,你才能像今天一样轻松了解古代文化中的‘秘密’。”
我顺势把本课的拓展内容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后有兴趣走进一个个神话故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段“插曲”看起来得到了解决,可如果不是为了上公开课做足准备,又会怎样?估计自己也只能在课后寻找答案。看来,我真应该在丰富学识素养上多下功夫。这不只是为了不让学生问倒,还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资源,将课文置于更为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引领学生洞悉民族文化、语言“密码”,使学生受益更多。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23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