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两堂课的殊途同归

作者:□ 本报记者 崔斌斌 发布时间:2017.08.23
中国教师报

“如果老师可以再嫁一次,可以随便在古代选一个人嫁。嫁给谁最好呢?”一个男孩子认认真真地使着劲儿大声回答:“皇上。”在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君这节《写作与负能量》作文课上,师生因为这个回答哈哈大笑。

这是日前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第二中学,由《课堂内外》杂志与“语文湿地”等共同举办,一场以“创新成长与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上的一幕。

这样轻松、自由的氛围贯穿在整节课上,师生欢快的笑声在课堂上多次出现,这仿佛是王君和学生的一次无拘无束的聊天。

其实,王君的那个问题是想引出北宋文学家苏轼——一个有能耐把所有负能量“写成”正能量的男神。

“语文是朕的皇后,虽然朕几乎从来不翻她的牌子,可她的地位依然是那么稳固;英语是朕的华妃,朕其实并不真正爱她,只是因为外戚的缘故,总要给她家几分面子……”

王君给学生展示了几个语言表达案例,有像上面这样颇具幽默色彩的网络文字,有像古代抒情哀叹的伤感语言……“猜猜老师最喜欢哪种表达方式?”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一样,王君喜欢用学生熟悉的案例,调动他们的好奇心,这恰恰也能让师生的关系走得更近。

“语文最大的魅力就是没有答案。”王君说。

在课堂的结尾,王君向学生介绍了《滚蛋吧!肿瘤君》这部电影,师生边观看电影片段边感受主人公熊顿的悲惨遭遇和乐观幽默。

“其实写作的过程也是这样,就是逐渐疏导和升华负能量的过程,这其实也升华了自己的活法。”王君用自己的深刻感悟这样告诉学生。

而在此次活动中,语文特级教师、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执教的《大脚丫跳芭蕾》绘本阅读课,最后也把文本主题上升到人生层面。这或许是偶然中的必然。

“看到封面,你们想到了什么?”

“看到贝琳达(绘本主人公)选拔失败后独自在家,你发现了什么?”

“贝琳达在大剧院表演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

这堂课上,窦桂梅带领学生阅读绘本,始终让学生不断“发现”。

而窦桂梅自己也在这堂课上不断“发现”。

比如,许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习惯性地说:“老师,我认为……”窦桂梅则说道:“前面不用加‘老师’,直接说出你的答案即可。”

比如,有学生说“贝琳达跳得很优美”,而绘本里用了“姿态优雅”。窦桂梅抓住这个机会问学生:“优美和优雅有什么异同,用哪个更好?”

比如,窦桂梅发现学生对贝琳达难过的场面很有感触,索性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画出贝琳达难过的场面,学生的绘画才艺得到了展现。

类似这样的师生“发现”,在课堂上比比皆是。

在窦桂梅看来,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倾听者,然后要做见缝插针的人,就比如在课堂上发现“优美与优雅”这样的教学资源要好好利用,教师还要做雪中送炭的人。

课堂最后,窦桂梅问学生:“放到现实生活中,你觉得‘大脚丫’究竟是什么?”

有学生说是缺点,有学生说是坎坷,也有学生说是考验。

“其实‘大脚丫’可以看作是生活中的绊脚石”,窦桂梅根据学生的观点总结道,“如何让绊脚石成为垫脚石,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两堂完全不同的语文课,最后却殊途同归,从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上升到人生层面,这样的处理使得学生把语文与生活、与自己真正联系在了一起。

或许正如窦桂梅所说,“只有让儿童站立在课堂正中央,才能带来对教学的超越”。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23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