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我们试着想一想,这两支毛笔有什么区别吧。”我指着PPT上两支一模一样的毛笔问道。
“……”
“同学们,我们试着想一想,这两支毛笔有什么区别吧。”我将同样的问题问了我的学生。
“老师,这两支毛笔的材质不同吧,可能一个是猪毛制作的,一个是马毛制作的,只是被制作成了一样的而已。”
“老师,生产毛笔的厂家不是一个,他们可能是竞争关系,一家为了超过另一家在模仿。”
“我也想到了,他们的主人可能不同,一个是书法大家,一个是普通爱好者。”
“这两支毛笔的做法也可能不同,一个出自手工,另一个是机器生产出来的。”
还记得这一道题目是我们团队在最开始设立批判性思维课程时,为学生设置的一个启发他们打破惯性思维的题目。在课前讨论时,我们将同样的问题让老师们试答,结果他们看到这两支一模一样的毛笔时竟一时语塞,而真正上课时,我们的学生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精彩答案。
当团队成员再次分析这一堂课时,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学生并不缺少发散性思维,缺少的是如何合理地分析问题。在3年的探索过程中,随着教师们不断增长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学经验,让我更加相信,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的核心目标是求真、求理和反思。
在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探索,不断靠近真理。我们要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习惯追根溯源、刨根问底;要让学生不再将得出正确答案作为目的,而是习惯探索答案得出的过程;要让学生不再单一掌握知识,而是习惯将新旧知识前后联系形成体系;要让学生不再盲从,而是相信真理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课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遇事讲道理,理性分析问题。我们要让学生不再一味地追寻直觉,而是习惯仔细剖析、深入探究;要让学生不再与同学盲目争吵,而是习惯冷静分析问题;要让学生不再喜欢哗众取宠,而是习惯厘清思路、清晰表达。
在课程中,教师更要让学生不断总结,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我们要让学生不再将自己接受到的知识作为终点,而是习惯将接受到的知识作为深入思考的起点;要让学生不再习惯用一种方式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举一反三尝试换个方法;要让学生不再在同一问题上反复犯错,而是习惯吸取经验找到下次避免犯错的方法。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师在教授重要的知识点时,绝不能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而是给足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重视过程多于结果,重视质量多于数量,不轻易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作者单位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