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曾竹英:一家三代的教育传承

发布时间:2017.12.13
中国教师报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天台山深处,有一所绿荫掩映的小学,书声琅琅,清脆的童音回荡在大山深处。在校园里,拄着拐杖漫步的曾竹英十分引人注目,这里流传的是她一家三代四位园丁在大山里辛勤耕耘的近百年教育编年史。

自曾竹英的父亲教书育人开始,到她与丈夫执起教鞭,再延续至女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家风绵延至今。

父亲曾成道:山村教育的拓荒者

曾竹英的父亲曾成道是天台镇庚溪村人,上世纪50年代就在天台山教书育人,几十年跋山涉水,培育了山村后代许多人,深受村民爱戴。

天台山山高岭多,过去交通不便,条件落后,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有许多村庄未通公路。曾成道大半生步行围着大山转。据曾竹英回忆:“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先干完农活,然后往学校赶,从家到学堂有十几里山路,全靠步行。那时学校条件差,他经常自己动手修理门窗,冬天还要烧好火盆给孩子取暖。尽管如此,他坚持早出晚归,风雨无阻。”

天台镇上坊村党支部书记张宝生回忆说:“曾成道老师教我的时候,当时村里没有专门校舍,只能在一个破庙里上课,光线不好,他经常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天长日久把眼睛都熬坏了。”

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自家孩子,曾成道要求甚严,他兢兢业业,言传身教,给后代作出很好的榜样,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退休。

曾竹英夫妇:在与病魔斗争中坚守

从小耳濡目染,曾竹英心中孕育着一个梦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让更多山里孩子读书、识字、明理。

1983年,曾竹英接过父亲的教鞭,父亲的千叮万嘱她铭记在心,在落后环境下用心工作。两年后,她与同在天台山中坑小学任教的彭国根因教育结缘,从此在教育路上相伴而行,相濡以沫。

没想到,2001年2月的一天,曾竹英从学校宿舍下台阶时摔了一跤,起初她并未在意,仍坚持工作。等发现不对头到医院治疗,病情已经恶化引发右腿股骨头坏死,随后经历三次骨科大手术,从此她的生活再也离不开拐杖。

手术后,曾竹英在医院躺了半年多,躺在病床上感觉恢复遥遥无期,绝望地盯着天花板,整天不说话……彭国根见此情景,心里万分焦急,耐心陪妻子交谈,谈起父亲的顽强,谈起学校孩子们的可爱,谈起女儿的前途……尽力安抚她的情绪。

这时候,是学生唤回了曾竹英的信念。他们来探望曾竹英,真切地呼唤道:“老师,快回来教我们吧!我们想听你讲故事!”稚嫩的童音给了曾竹英莫大的精神安慰,也给她的心灵注入了活力。

就这样,经历过数次大手术,曾竹英坚强地挺了过来,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在彭国根的细心照顾下,曾竹英渡过难关,重回讲台。

当时,学校门前还是土路,每逢雨雪天气,路上泥泞不堪。曾竹英为了不耽误学生功课,索性吃住在学校,从此以校为家。学校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将一间办公室腾出来作为曾竹英夫妇的起居室,并将她任教的班级安排在隔壁。

从此,曾竹英夫妇每天6点起床,早早地到校门口迎接学生,风雨无阻;7点进教室,带着孩子们早读,中午放下饭碗就回教室守着学生;下午放学又带着大家一起大扫除,对许多留守孩子总是千叮嘱万叮咛。16年如一日,爱生如子。此外,曾竹英夫妇每月还要从微薄的工资里挤出一些钱,购买纸笔文具奖励学生。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2014年,曾竹英被评为宜春市袁州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她任教的班级被评为区文明班集体。彭国根也多次荣获全区优秀教师、区师德标兵称号。看到这对教师夫妻共同进步,令人感慨不已,他们双双演绎的是教书育人的不渝情怀。

女儿彭甜:淡泊明志的坚守

祖辈的坚强,父母的坚韧,曾竹英的女儿彭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用他们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她什么是吃苦耐劳,什么是坚守信念,让她感同身受。高中毕业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报考师范类院校。2014年,彭甜大学毕业后也来到天台山中坑小学任教。

在偏远闭塞的中坑小学,笔者见到彭甜,一个笑得甜甜的现代女孩。当许多年轻人都渴望走出大山奔向更广阔的天地,彭甜却快乐地坚守在这里。

究其原因,近年来,袁州区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工作,逐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办学条件日新月异。从小在学校长大的彭甜对此有切身体会:现在绝大多数村小都新建了教学楼和教师周转房,配备了电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中心小学还设置了科学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美术书法室、音乐室等多功能教室。同时,各村都通了水泥路,交通方便了,愿意留下来的教师也更多了。

当然,尽管教学条件不断改善,但山区村小相对还比较简陋,对一个90后女孩的确是不小的考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这个寂寞清苦的环境里,她也曾动摇过,有过走出大山的念头。但外公、父母的精神感染和山村可爱的孩子让她坚定信念。她说:“我从小就感觉,在爸妈心中,学生比自己更重要。”参加工作后,她开始更深地理解了教师这份职业,也理解了父辈的情怀。

从教几年来,彭甜一直带毕业班,也成长很快。在学校里,她特别关心留守儿童。她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只要多交流多谈心,就能慢慢打开孩子心扉。她用心给这些孩子多一些温暖。也因此,每到学生毕业,孩子们都会送来许多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这让她从中体验到初为人师的幸福。

看到曾竹英一家人的红烛情缘,大家感叹:“祖孙三代教书育人,正是这样的传承与坚守,山里的孩子才有了希望!” 多年来,这一家三代不断接力,把一批又一批孩子送出,而他们却长久屹立在这里,坚守着山里的牵挂、期盼和渴望。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13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