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安静办学贵在心静

作者:陈卓珺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发布时间:2017.12.06
中国教师报

安静办学是校长向往的一种境界。校园周边固然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但过于追求学校环境的安静,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学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学校发展与外界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与社会不断发生着信息、能量、资源的交换。如果片面强调学校环境的安静,不容外界干扰,则容易“躲进小楼成一统”,走向封闭办学。这里的安静办学指向潜心育人。

心静才是真安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明心静之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静心办学,闹中可以取静;浮躁办学,安静的校园也会沸腾。处理同样一个问题,心静与否大相径庭。不容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与学校没有多大关系的检查、评估、评审、评选、创建的活动日趋增多,可谓行政“扰民”。对此,心静的校长长袖善舞,浮躁的校长缺乏定力,就会应付“主业”,迷失在杂乱无章的“副业”中。

保持一颗安静心

坚持潜心育人,不浮躁。学校不是出新闻的地方,可有的校长喜欢折腾,盲目跟风,今天尝试一种模式,明天又实践另一种模式,热热闹闹,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搞得教师无所适从。有的校长喜欢自我炒作,热衷于制造各种看点,一项工作刚刚启动,就急于总结经验,迫不及待地拿出来展示,以博取别人的眼球。作为校长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潜心抓教育教学,在学校兴读书学习之风、教学研究之风、优质服务之风。

坚持校本管理,不唯上。安静办学的本质是强调校本管理、自主发展。校长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担当,俯下身子,静下心来,吃透政策,立足校情,理顺学校的组织架构、办学思路、管理制度、人际关系。对于形形色色的检查创建活动,不取悦、迎合,还校园以宁静。

坚持生本发展,不唯分。对于学生发展而言,素养才是滋养人生的根。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维度构成,其中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方面。这要求学校要秉持“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办学思想,遵循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等公益活动。

坚持专业治校,不任性。时下,抢赶教学进度行为仍屡禁不止。校长应多些教育思维,少些行政思维,防止脱离教育本质,追求外在的、浓厚功利色彩的东西。学会抱朴守拙,回归本真,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生活。“鸟鸣山更幽”,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安静校园与书声琅琅、欢声笑语兼容,安静校园与生龙活虎、草长莺飞同在,宜动则动,宜静则静,动静结合,动静相宜,在灵动中展现学校的静美。

追求静心办学治校

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提供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少些评估检查,多些蹲点调研,少些行政干预,多些顾问指导。比如严格审核下发到学校的通知、文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议,减轻学校不必要的负担;加强协调统筹,学校配合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要适量、适度、适时;根据校长的学校治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成熟度的差异,实行分类、分职级管理,合理放权。

安静办学是涵盖潜心育人、校本管理、生本发展、专业治校的行为,其核心在于保持心静。以追求校园环境安静为名、行培养考试机器之实的“安静办学”,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办学,因为违背了其本质和初衷,也偏离了教育者应有的内心坚守。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06日第1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