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科学让教育“升温”

2017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韩世文 发布时间:2017.12.06
中国教师报

11月18日至19日,寒冷的江苏省海门市因为“科学教育”骤然“升温”,来自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校的1000余名教育人齐聚海门,参加在这里举行的2017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并通过《海门宣言》共同寄望“播下科学的种子”。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地区以及国内科研院所等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为这场新教育的年度盛典奉献智慧。在科技教育和创新实践中有突出成效的海门市,在论坛期间为3名中学生颁发了海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还特别举行海门市科学创意嘉年华活动,吸引本市1000多名师生及家长共同参与,让主会场海门市中等专业学校热闹非凡,处处充满科学的阳光,迸发科技的力量。

这场主题为“科学教育”的国际高峰论坛,由新教育研究院、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主办,海门市教育局、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承办,旨在交流总结多年来新教育实验在科学教育领域的探索,汲取国内外同人的研究成果,推动科学教育行动的品质提升,从而为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出更多贡献。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分校科学教育杰出教授亚瑟·艾森克拉夫特,在主旨演讲中过好电影的评判标准类比好课堂,提出电影好坏可以通过艺术评审(专业评价)和票房(观众认可度)两个维度评价,好课堂也能通过体现课标意志并达成“教学目标”与学生需要且受学生欢迎两个层面评价。亚瑟更倾向于后一种课堂,他认为学生喜欢比课标规定更有参考价值。

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渝生提出:“讲科学就是讲政治”,他认为,科学的本质属性就是追求真善美。

论坛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常务副主任郝京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21世纪教育研究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原台湾国立新竹教育大学应用科学系副教授施惠,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教育领导学系主任严文蕃,新西兰哲学博士罗宾·巴克斯等中外专家,先后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则以《做中学,读中悟,写中思》为题,阐述科学教育的行动主张,为此次论坛画上句号。

科学教育如何通过每一节课实现?学生的科学素养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在论坛期间举行的“科学课名师大课堂”上,海门市10位优秀教师分别执教高中生物、物理,初中物理,小学科学和科技项目辅导公开课,呈现海门市科学学科课堂和科技社团课堂的理念与范式。在这些课堂上,探究成为高频词,合作成为重要手段,新技术成为支撑工具,学生在充分的探究、实验与体验中,了解科学、解读科学、应用科学。

与此同时,来自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新教育代表,分别讲述了自己开展科学教育的行动探索和故事,呈现了当下新教育实验科学教育田野实践的理念、路径、策略和成效。

据介绍,新教育实验开展17年来,极大地促进了各实验区(校)师生的生命成长和学校发展,促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其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中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一支重要的民间力量。目前,全国有13个大市级实验区、124个县级实验区、3514所实验学校、370多万师生参与其中。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06日第10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