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午餐结束了,六(1)班学生纷纷拿出自备的小抹布,小心翼翼地把刚才吃饭时弄脏的桌面整理干净。调皮的男生小L走到讲台,连抽了几张抽纸去擦拭桌面。这时,作为小队长的女生小Y对他说,“你怎么不用抹布?班级里的抽纸不是用来擦桌子的”。小L说:“我看到其他同学也用抽纸了……”小Y继续严肃地说:“你这样不对,我明明看到只有你一个人在用抽纸……”
两人的争吵引起了正在值餐的T老师的关注,她朝两个孩子稍稍看了一眼,又埋头批改起作业来。而孩子的争吵也因大多数同学整理完毕而结束。
场景二:一大早,T老师非常意外地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原来是小L的母亲。她对T老师直言不讳:我们小L昨天回家不高兴……追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小Y冤枉了他,而作为值餐教师的您却没有及时干预,这是失职。
对于家长这个明显带有责问及偏袒的电话,T老师苦笑无声。但她依然请家长给她一点时间,让自己进一步了解情况。
T老师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小Y做得对。
T老师:小L,你向妈妈说Y同学冤枉你了吗?
小L:没有。
T老师:那你妈怎么说是你说的?
小L:是她猜的。(小L一脸委屈)
……
场景三:T老师与小L家长通电话:我向您说明一下了解到的情况……
小L家长:不必了,不必了。不好意思T老师,是我护子心切,错怪您了……
感悟:
这不是电视剧本,而是发生在一所小学的真实故事。抛开这件事的其他视角不谈,单就教师与家长关系而言,不知从何时开始,家长成了“常有理”,甚至不讲理。一言不合,就打着孩子的旗号对学校、教师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要求,有的甚至是无理要求。相比较而言,教师和学校成了弱势群体。不少教师和校长为保护自己,不得不对家长委曲求全,一再让步。这种家校关系的紧张与不信任,最终损害的不只是教师形象,更是孩子的健康成长。
难能可贵的是,T老师面对孩子间的小矛盾,并没有如临大敌,更没有去考虑会不会有家长借题发挥。她只是微微一笑,继续做她的事。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吗?这是不在乎家长挑刺吗?不是。T老师在朋友圈里写道:这两个孩子年纪不小了,而且平时关系也不错。与其武断干预,不如把解决矛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交给时间,相信他们一定能自己解决问题,这对他们是更负责任的体现。
更为可贵的是,面对家长的片面理解,乃至不礼貌的指责,T老师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一味地退缩,而是努力用事实说话,让家长自己明白。她说:“家长哪怕提出的是无理要求,也有他的理由。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判断的自信和选择的尊严。毕竟,教师的专业告诉我,我不是为某一个家长教书育人,而是为了孩子自身的成长……”
判断的自信与选择的尊严是教师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更是教师对事业、对孩子负责科学的爱。从这个意义上说,T老师不仅给了两个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给了一位母亲一次反思的机会,更给所有的教育人树立了一个让爱变现的样板。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教科所所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1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