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高效课堂再认识

作者:□ 特约记者 郭炳德 发布时间:2017.11.22
中国教师报

作为一名教育媒体的记者,最为惬意的事情之一,莫过于看到中小学校课堂秩序的改观了。

我说的课堂秩序改观,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自己的“定位”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而言。

平心而论,没有一个教师想给学生“来虚的”,让辛辛苦苦奔着学习而来的学生“空手”而归,最终只有一纸文凭走向社会。但问题是,并非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化作美妙的结果。这正如自然界的树木一样:不是每一个花朵都必须结出果实。

教育也是如此。同一个教师,教授了同样的知识,学生们得到的收益却参差不齐。

窃以为,这应该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有识之士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初衷。

日前,我深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几所小学,实地采访课堂改革,通过听校长介绍、到教室听课、与师生座谈、查阅资料等,对时下如火如荼的高效课堂有了重新认识。

我常常在想,教师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与医生相似:是一个“良心活”。教师教给学生知识与医生治好患者同属一个道理,一个是治疗精神上的愚,一个是医疗肉体上的疾,但是否精心而为却有巨大的回旋余地。一节课,教师可以教给课标上规定的知识,但教师备课的功力不同,查找的资料各异,再加上授课方式的差别,学生学到的知识也就会参差不齐了。而医生呢?同样是感冒,随便一包胶囊也许能对付,而良医却往往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及身体差异,也许几味廉价的草药,甚至嘱咐患者不需用药,只需要如何如何便会痊愈……

这便是我们社会的三百六十行中,为什么只对教师和医生才可以谈“德”即“师德”“医德”的原因。

真正有“德”的人,是不会在他的执业过程中玩忽职守、投机取巧的。

之所以在教师和医生这两个职业中花费如此多的文字阐述课改,是因为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良心”。苦教、苦学是一种方式,放手、自主学习也是一种方式,但通过实地走访你会发现,运用两种方式培养的学生会获得不一样的发展。

中原区的高效课堂,实际上是全体教育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场革命。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因此,课改并非课堂的创新,而是一种回归,使教育回到正常的教育规律上;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高效课堂不是一部分人的高效课堂,而应是所有学生的高效课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才是高效课堂的宗旨。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就其外延而言,涵盖了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显著提高,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探而究之,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己,在准备每一节课的时候,要如剥茧抽丝般地弄清楚每一个环节,从课标到教材、从课堂导入到学生情绪;对生,依据学情随时调整课堂状态,站在学生立场。只有这样,才不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2日第7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