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乡村教育家”是如何炼成的

——对话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贾利民

作者:□ 本报记者 王占伟 发布时间:2017.11.08
中国教师报

校长办学的深层动力不是行政命令,不是晋级职务,不是个人名利,而是教育的情怀与使命。

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校长贾利民用15年乡村校长的职业生命,对此作出了朴素而生动的诠释。

前不久,贾利民被评为“乡村教育家”。那么,“乡村教育家”贾利民是如何炼成的?在六道河中学,教师快速成长是如何实现的?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六道河中学将走向何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访问了贾利民。

    教育幸福来自课改

中国教师报:作为课改名校校长,从2009年六道河中学启动课改到现在,您最深的感悟是什么?

贾利民:我最深的感悟是课改让师生享受在教育幸福之中。

在课改实践中,教师的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工作激情被唤醒,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说学生笨、训学生不对、斥学生不行的语言已很难听见,过去很少笑的教师现在也常挂着开心的笑容。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角色,现在在课堂上,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使师生感情越来越深,教师普遍感觉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舒心、越来越快乐,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课改带来了浓浓师生情,这种情怀改变了学生,也改变着教师的工作状态。

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师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教师工作思路发生了改变,开始主动思考课改,主动改革课堂,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适合学生。

课改改变了学生,他们敢讲、敢说、敢问、敢想,自信又活泼。学生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反馈已经成为课堂常态。

中国教师报:与其他课改名校相比,六道河中学有哪些鲜明的特色?

贾利民:学校的鲜明特色可以概括为“一育、三课、四自”。“一育”就是我们的智慧德育,它解决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我们的智慧德育包括主体育人、课程育人、国学育人、读书育人、自我育人、激励育人“六道育人”体系。“三课”指“6641”程序化预习课、分层异动课和选课走班的校本课程课。6641程序化预习课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分层异动课强调教育均衡从课堂开始,通过异动小组分层学习,每节课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最大收获;学校还开设了24门选课走班的校本课程,将其定位在学生整个生活世界,根据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特点,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超市。这样的课程经由时间和空间,与人、事、物彼此融合互动对话,编织成长故事,在立体多元的实践体验中让学生感受人文、自然和社会,探索科学,创造艺术,丰盈生命,让知识变智慧,让规范变道德,让目标变信仰。“四自”则是“生活自理、管理自主、学习自觉、身心自由”的“四自”养成教育体系。

    培植教师成长之“根”

中国教师报:教师课改的深层动力是什么?六道河中学是如何激发教师创造性的?

贾利民:教师课改的深层动力来源于内心,来源于对教育的追求。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解决尊重教师的需要和自我价值的需要,教师意识到教学有问题时,都会力图改变,这才是课改最珍贵的资源和最强大的动力。我认为,课改不仅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也是为了教师自己的幸福。虽然看起来我们的教师很累,但他们很幸福,因为工作中充满了创造,受到了社会、家长、领导的尊重与认可,教师的人生价值也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得到实现。我们还给教师搭建课改大讲堂、课堂论剑、课改节、外出讲座送课等各种展示舞台,让教师体验到课改带给自己的成功与成长。

中国教师报: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年轻教师刘博毕业后到六道河中学任教,一年半就成了“课改专家”,这样的超常规成长是如何实现的?

贾利民:刘博的成长并不是个例,我认为得益于六道河中学培养教师的方法。人都是有梦想的,都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这种对现状强烈的不满其实会逐步转化为实现梦想的动力。因此,我们从六道河中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集思广益制定了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年工作目标。同时,我们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为每名教师制定了教师个人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把教师的目标与学校的目标和谐统一起来。有了目标,就有了斗志,有了工作热情,全校教师为实现宏伟目标不断追求、奋斗和拼搏。这其实就是以目标追求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另外,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教师去推动,因此校长要牢固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把学校的人文关怀送到教师心坎上,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也就是用人文关怀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心暖了,工作自然就会主动起来。长期以来,六道河中学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正能量场,校长以身作则,教师你追我赶,在这样的环境里,年轻教师自然能迅速成长起来。

中国教师报:有人认为,六道河中学是因为国家领导人关注才发展起来的。对此,您怎么看?六道河中学是怎样开辟内涵发展之路的?

贾利民:不可否认,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推动了我们学校的发展,但我还是用一位校长考察六道河中学后写的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未到六道河中学之前,我与许多人一样有一种感觉,认为六道河中学因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过而出名;到六道河中学之后,许多人与我一样终于明白,正是因为六道河中学卓越的教育成就才赢得了总理的关注与厚爱。在六道河中学,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大智慧。

正如这位校长所说,我们经过8年探索,构建了文化管理、智慧德育、六道课堂、课程超市、动力评价、自助培训等“六大工程”的智慧素养教育模式,以“智慧素养教育”为主体,以“中华传统教育、课堂改革”为两翼的内涵发展之路。目前,学校构建了管理和顺、德育和美、课堂和乐、课程和悦、评价和畅、培训和融的六道“和”文化。学校在文化建设上形成了“团队建设”和“积分考核”两大解决教师内驱力的动力系统,尤其是建立了积分考核体系后,克服了传统管理方法的许多弊端,解决了金钱不能解决的大量问题,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激励资源。在智慧德育上,学校形成了主体育人、课程育人、国学育人、读书育人、自我育人、激励育人“六道育人”体系,把德育落到了实处;在课程超市上,我们走过了1.0版的学科内整合、2.0版的跨学科整合、3.0版的学科与非学科之间的整合,现在正走向4.0版的基于学校整体,对学校所有课程进行顶层体系化设计、统整、融通的校本化课程体系;在动力评价上,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业务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不以偏概全,充分调动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智慧素养教育主张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生间相互融合促进的措施,肯定学生身上隐藏的潜能,不以成绩论学生好坏。在自助培训上,着力给师生构建一个和谐、融洽、全面发展的空间,使各要素间形成正向的、积极的多维互动,让师生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自由吸取养分,达到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之间的和,人与整个社会的和、人自身各要素的和,达到全面、个性的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中国教师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乡村教育大有可为。然而现实中,不少乡村学校的校长、教师总有一种“被边缘化”的心态,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对乡村学校校长,您有什么话要说?

贾利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这项计划是为了让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感,恰恰是“被重视化”而不是“被边缘化”。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最佳方式,是改变一个地区落后现状的最佳途径。农村地区要想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最根本的首先要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升人的文化素养,而这些说到底还是要从教育上着手。

六道河中学原来是一所极为普通的乡村薄弱中学,8年前学生辍学率比较高,优秀生源大量外流,学校面临撤并。但就是这样一所名不见经传、偏居四处环山的乡村初中,近年来却创造了一个教育奇迹:凭借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一流的教育教学成绩,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样板校,开拓出一条普通中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中国教师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构想。在此背景下,六道河中学有什么面向未来的行动计划?

贾利民:发展是硬道理,“振兴乡村”必须抓住发展这一主题。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培育一流的软件。我校教师以青年为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责任心强,通过评优评先、奖励机制让真正优秀的青年教师留下来,抓紧培养和锻炼他们,这是振兴学校的关键。

第二,坚持全面发展,为家乡提供一流的生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有丰富想象力、敢于创新、富有独特思想的学生,培养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第三,进一步放宽视野,不断接纳新思维和新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把未来的六道河中学建成“学生个个成人才,教师人人成名师,家长人人成教师,学生有核心素养,团队有教育信仰,学校有文化品位”的中国乡村教育标杆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