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寻“道”六道河

作者:□ 本报记者 韩世文 王占伟 孙和保 金 锐 发布时间:2017.11.08
中国教师报

10月28日,贾利民在山东曲阜捧回了“乡村教育家”的奖杯——这是民间机构对他坚守乡村教育28年的又一次肯定,更是对他带领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8年走出一条乡村教育发展智慧路的赞赏。这几年,忙着领奖的贾利民,不仅领取个人的奖杯,还带回更多学校的荣誉,那些 “最具幸福感学校”“十佳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基地”的证书和奖牌,同样一次次证明:建设“美丽乡村”的国家战略,正是在这样的乡村学校由一个个乡村教师团队作为重要的支撑而逐渐变成现实的。

这样的学校,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也提供了借鉴和经验。7年来,中国教师报记者先后三次组团走进六道河中学采访,正是希望见证六道河中学变革的力量,挖掘乡村学校发展的智慧之“道”。

这一次,“隐藏”在四面环山的乡村,安静又蓬勃的六道河中学,到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借势谋变,在坚守中做强乡村教育

从北京驱车赶往六道河中学,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尽管公路两旁青山绿水,但弯弯曲曲的道路以及越来越偏僻的目的地,着实让人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乡村中学。即便是这样,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依然在7年时间里6次走进六道河中学——这是谁也不曾想到的。

2010年9月10日,温家宝第一次视察六道河中学,那时贾利民接手这个先后由4所农村校合并的学校刚一年,开启课堂教学改革还不到两个月。除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还能以怎样的状态和面貌迎接国家领导人的到来呢?

那时候,学校大胆启用的新课堂模式将温家宝带入小组学习中。尽管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刚刚起步,但全新的课堂样态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放大了自主合作的价值,最终得到温家宝的肯定,这无疑为学校走课改之路吃下了“定心丸”。此后,温家宝多次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走进六道河中学,看望师生,参加活动,为学生们上地理课……而伴随着这样的“走进”,六道河中学也一年一个变化,新的设施建起来了,教学成绩更是自2013年一跃成为兴隆县第一后,一直保持至今!

贾利民从不否认领导人的关注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名声大噪”的六道河中学在随后几年间迎来了全国各地10余万人次的观摩学习,以及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到访指导。然而,真正强大自身并走出适合六道河中学实际的发展道路,却不是简单归结到“领导关怀”就能解释的。

或许,2013年兴隆县的中考经验交流会上,时任六道河中学政教处主任付德才代表学校发言时的感慨很能说明一些问题:“由于外界对课改的不理解,来自各方的质疑、反对、指责甚至谩骂纷纷而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我们没有彷徨,贾利民校长意志坚定地告诉教师们,课改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

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带给六道河人的是课改的信心,是发展的动力,是对未来发展的憧憬。贾利民正是借助这一契机,放大“师师班主任,生生课代表”的具体策略,以及“四段七步三查”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在问题不断解决和课改深化中,带领师生扎扎实实在课堂寻求突破,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乡村教育拼的不是硬件,做的也不可能是精英教育。但是,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均衡的教育却是每一所学校的责任。六道河中学没有在被“关注”和迅速崛起的情况下忘记一所乡村学校的使命,他们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优生更优、中等变优、差生进步”。城区学校放弃的学生,他们“收留”并且促其发展;父母外出务工的学生,他们倍加关爱,让学生不再跟随父母进京读书……

一次“机遇”给了学校更多发展可能,也引来了更多资源;不忘初心的坚守让学校保持着乡土本色,践行着课改理念。当学校的教育秩序重塑,师生的发展欲望被激发,六道河中学真正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快车道。

正如今年毕业的学生李佳钰写下的文字一样:“路是自己选的,不管前方是什么,都要坚持走下去……”

    解放手脚,在智慧管理中建设“梦工厂”

无论何时,走进六道河中学的参观者,总是对这里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和朝气蓬勃的课堂印象深刻。不管贾利民外出多长时间,学校各项工作运转如常;即便任课教师不在,课堂学习一样精彩纷呈——因为在这所学校,师生享有不同的“领地”和“领空”,每个人的话语权被充分尊重,每个人又都把学校、班级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用一位学生校长助理的话说:在这所学校,人人都是课代表、管理者,个个都是责任人,更是自己未来的把握者!

学生校长郑鑫媛与校长贾利民“平起平坐”,日常要处理许多学校的问题;已经毕业的校长助理杨金鑫常常回校与教师们聊天……“课改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贾利民告诉记者,学校管理也好,课堂教学也好,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把课改当成自己的事,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基于这样的思考,学生自治管理组织的“五架马车”——学生校长助理团、学管会、社团联合会、值周班、班级双轮双督委员会应运而生。

管理最高妙的手段是“解放”。解放了生产力,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学校逐渐成熟的“智慧课堂”,正是从解放学生入手,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解放”了学,便有了学的高效;“解放”了学生,便有了学生的自主、自觉的成长。

课堂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最“自由”也最“专业”的舞台,课堂上,学生体验主动思考、主动发展的乐趣;课堂外,班级文化巡展、体育大课间、六中大讲堂、多彩社团、读书论坛……丰富多彩的舞台,不断激发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让激励‘有效’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外部激励措施转化为被激励者的自觉意愿。”贾利民的观点在实践中不断被师生印证,学生李佳钰说:“我用努力证明了自己,不仅让别人变得更好,也使自己更加优秀。”

不仅如此,六道河中学在教学上形成了“两会”、三个年级、六个学科组的立体交叉捆绑的“236”管理模式,提高了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力度和积极性,满足了师生的归属需要和自身的心理需求。学校还依靠集体智慧形成了《六道河中学章程》,将民主管理、依法治校制度化。学校重大决策全由教代会说了算,真正体现了学校管理制度来源于“民间”、作用于“民间”,增强了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这些发挥群体智慧和创造性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六道河中学的“智慧管理”体系,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为师生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平台。

当每个人把学校当成家的时候,为“家”的发展付出的一切就理所当然。因此,当外来学习者“读懂”了六道河中学的“智慧管理”,也就明白了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此强大的原因。

曾经驱车千里到六道河中学学习的河北省沙河市爱凡杰教育集团董事长赵金梅深有感触,她评价六道河中学的教师:用心用情工作,执行力超强,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成长的教育乐园……

“智慧管理是通过管理智慧重塑教师精神信念、坚挺学生精神脊梁、共建幸福校园为价值追求的管理系统。”贾利民希望“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圣地,更是获取智慧、追求幸福的梦工厂”。

    内生动力,在开放平台中绽放生命精彩

“如果能够晚生几年,在如今机会多多的六道河中学,我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积累和发展。”教师张立云曾经是六道河中学毕业的学生,看到如今年轻教师主动发展、学生精彩绽放的情景,她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然而,“早生”的遗憾在现实中有了弥补,因为在这里,她感受到的是校园的宁静,人际关系的和谐,不用将精力放在无谓的人际关系经营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成功,“在这里,只需要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工作即道德!在六道河中学,做好工作育好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自觉使命,他们不仅要为自己争口气,更要为乡村孩子的未来奠好基。许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学校,教师不论年龄大小都有一颗“童心”?教师工作的热情为什么始终高涨,不愿意落于人后?深入学校才慢慢了解:一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个体的智慧,一切评价根本上是要激活生命的能量。

在六道河中学,教师的六大评价系统包括课堂、常规、主题、活动、创新和绩效评价,学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将教师的师德表现、业务能力、科研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不以偏概全,充分调动教师的自主发展动力。学生的六大评价体系是身体、品质、习惯、兴趣、思维和特长评价,在充分培养、展示特长的基础上,学校对学生所学的各类知识、各项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评定。

其中,积分制考核让学校的每项工作都能“事事落实,天天坚持”,“用积分对教师的师德、能力、成绩和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量化考核,目的是调动教师积极性,让老实人不吃亏,让优秀的人更加优秀。”贾利民表示。

六道河中学将评价功能最大化的同时,还将平台价值最大化。学校通过校本培训、自主学习、同仁互助、集体备课、名师引领、技能比武、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给教师专业成长机会;通过开展示范课、汇报课、公开课、研讨课等方式,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据统计,目前该校已有32名教师在市、省、全国课堂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和特等奖,28名教师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做示范课和讲座;12名教师荣获全国课改名师称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12年开始,每年5月15日至6月15日为六道河中学的“班主任节”,最后一项活动是由各班学生“我为班主任献歌”主题朗诵,将节庆活动拉向高潮,曾经责任重大却被敬而远之的班主任工作,在这里却成为每一位教师“抢”着干的岗位!

正是在这样的管理和平台创建中,学校的每一处都成为学生们念念不忘的地方。有人喜欢课堂上的唇枪舌剑,有人喜欢足球场上的驰骋纵横,也有人喜欢形体室里的婀娜多姿……

就像学生贾爱靖总结的那样, “每当我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满幸福与自豪!舞台给予我自信,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

    文化聚魂,在和融关系中成就自我

在付德才眼中,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让他感动过。

数学教师孙亚平病了,但她一直坚持给学生上课,即便有顶岗实习的大学生李佳薇代课,她也始终坚持听课、辅导学生,从未间断过。

教师孟丽君由英语转行教数学,赵娜是2011年招聘来的教师,但她俩不仅当班主任,更在数学教学上成效显著。教师徐文思是新招聘的教师,进校后不仅教两个班语文还兼职办公室工作……许多关心学校发展的热心人曾提醒贾利民:“大胆起用新人没错,但他们毕竟教学经验少啊!”贾利民报之一笑,说:“放心吧,我知道他们是怎么干工作的,没问题!”

年轻教师如此,“老教师”同样如此。刘艳华和李佳耀是具有多年执教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用年轻的心态和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打成一片。

刘海军、王学辉、刘海青……这些“老教师”或妻子身体不好、孩子小,或母亲重病住院,但他们都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工作。

在六道河中学,教师团队形成了一种“团结、和谐、信任、合作、向上”的良好氛围,有事大家做,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解决!付德才说,有这样的教师环绕在自己身边,每天仿佛“如入芝兰之室”,闻其香,赏其美!事实证明,成绩的取得,方法和经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坚定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教育,说到底也是“关系学”。贾利民有一段被学生津津乐道的话:关系就是成绩,如果想改善成绩先改善关系,改善了关系自然就改善了成绩。这段话在六道河中学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

在六道河中学,有因为户籍问题从北京转回兴隆县的,也有城区“优质”学校待不下去转进六道河中学的“问题”学生,他们没有因为身处农村中学而觉得遗憾,反而更自信地讲述着自己的感动与感恩。一位曾经的“问题”学生转来六道河中学后,总是莫名的感慨:为什么我来到这里后脾气变得这么好呢?

在他们的眼中,校长总是笑着,每一位教师都有让他们敬佩或者感动的地方,比如教师带着自制的蛋糕带他们爬山,请他们吃饭;比如教师惩罚他们抄写诗词时必须嘴角上扬45度进行“快乐成长”;比如学生突然病倒了,瘦小的老师从四楼背着学生奔到校门口……

记者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学生们有讲不完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里,都体现着关系的价值。关系好了,教学就变了,管理就顺了,学校自然不一样了;关系好了,心态就平和了,心情就愉悦了,师生发展就有了新状态!

    立足根本,在深化改革中成智慧大“道”

如今,走进六道河中学的课堂,常常能看到学生的“异动”,特别是进入合作学习阶段,学生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发展阶段自主组建新的合作团队。这样的课堂,被六道河中学定义为“分层异动”教学模式。这是学校多年来深化课改形成的“智慧课堂”新经验。

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优、中、差分层确立教学目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设计练习、分层作业、分层评价,打破小组界限,根据课堂需要随时组成流动合作小组,进行帮扶、竞争、挑战、攻关等多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做法真正达到了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同时形成了人和、场乐、法活、果丰的“和乐”课堂文化。

“课改,仅有热情远远不够,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质和永远行走在路上的信念。”贾利民将“智慧课堂”的思想进一步放大,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和乡村教育发展的格局,建构起“智慧教育”的体系,包括智慧管理、智慧德育、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评价、智慧培训等“六大工程”的智慧教育模式,最终形成管理“和顺”、德育“和美”、生态“和怡”、课堂“和乐”、评价“和畅”、关系“和融”的六道“和”文化。

“智慧教育是用科学系统的教育智慧培养思维、启迪智慧、涵养品格、优化性格的教育,是‘转识为智’关注学生精神成长、转变学生思维方式,实现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的教育。”贾利民表示,智慧教育的真谛是给予学生以智慧,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不是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学生生命的智慧。

指向生命的六道河中学,走出了不同于一般乡村学校的发展大“道”,也成就了更多乡村教师和学生的人生大“道”。

(更多内容详见5、6、7版)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8日第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