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好学”是教师幸福之源

作者:□ 孙福万 发布时间:2017.10.25
中国教师报

在当前信息碎片化、生活物质化的时代,教师的幸福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所体现。但是,教师也有很强烈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自哪里?我认为,学习可能是教师的一种天然追求,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能自觉获得幸福。

在研读《论语》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孔子作为一名教师,其幸福感除了在于培养出优秀学子外,就是他本人也特别好学。好学是教师的幸福之源和优秀品格,正如《论语》开篇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还讲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晚年编纂《六经》,他尤其喜欢《易经》这本书,“居则在席,行则在橐”,平常放在席边,出去的时候放在布袋里。这种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所以,与其说孔子是一个圣人,不如说他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从孔子身上我们看到:

第一,好学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它其实是一种谦德的表现。谦德,即谦虚的品德。儒家是非常重视谦德的,我们讲“谦谦君子”,其实就是非常重视这种谦虚的品德。《周易》里有64卦,其中一卦就是“谦卦”。与其他卦的六爻总会有利有害、有吉有凶不同,谦卦是在《周易》中唯一的六爻都是好的卦,全部是吉和利,没有凶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只有具备一种谦德,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孔子一直是很谦卑的人,善问善思。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永远变化着的,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必须保持谦虚,而好学恰恰是谦虚品德的体现。

第二,好学是对人各种品德的一种调节。《论语·阳货篇》中曾记录孔子关于“六言六蔽”的一段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这其实是把好学与仁、知、信、直、勇、刚等对照起来,表达的意思是说好仁也好、好知也好、好勇也好等,这些东西都不如好学最好。为什么?因为任何一种品德都会有其弊端,如果不好学就会让人走向愚蠢、流荡失守、害人害己等境地。所以,一定要好学,它对其他品德具有调节和杠杆的作用。通过好学,有助于我们在为人处事中掌握合适的度,让所有的品德走向“良”“善”。

孔子讲“仁义礼智信”,包括孔子在《论语》中所讲的,都是具有历史条件的,我们不能死守。孔子强调学习,不仅是要我们注重学习知识,而且要重觉悟、重实践,只有保持一种开放、终身学习的品格,我们才能调节各种各样的品德,不至于让人僵化。与此同时,通过调节各种品德,还有助于培养改过的精神。对于自己的过错,积极主动改正也是一种好学的表现。总之,相比任何品德,好学具有重要的调节意义。

第三,好学是促进个人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好学之人一定是追求上进的人,如果我们有了这种好学的追求,就会自然而然地成就事业。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成为学习的典范和榜样,特别是在学习型社会,强调终身学习、全民学习,教师更应该做好表率。儒家非常强调学习对事业的支持和帮助作用。孔子曾经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说,你读的诗尽管很多,但是如果让你搞外交,你做不到;让你从政,你也办不成事,学得再多也未必能起作用。他旨在强调,学生不能单纯为了诵诗而学诗,不能死记硬背当书呆子,而应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总之,好学是一种美德,只有好学,才能使我们对变化的世界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及时调整一些保守、僵化的观念,同时才能使教师感到真正的幸福。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25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