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幼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不再让我过他们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填报中考志愿时,父亲毫不犹豫地替我填上了“中等师范”。当时,懵懂的我没有更多想法,只知道考上中师后,读完三年就能有份稳定的工作。事实上我也很努力,以超出重点高中录取线160多分的成绩考上中师,3年后如愿以偿地成为当地一名小学教师。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所在乡镇的一个村小,当时我18岁。想着马上工作挣钱了,心里别提多高兴。可就在真正接触教师这一职业时,我开始后悔选择做教师,尤其是做一名乡村教师,后悔没有读高中考大学。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开学报到前一天,父亲请来村里两辆摩托车载着我和一些生活用品来到了那所离家十余里路外的村小,当时学校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我。
学校很小,有30多个学生,三个年级三个教师。学校没有宿舍,校长把图书室用书柜隔开一半作为房间,用两条长凳铺上木板作为床,就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家”。村小坐落在一个山脚下,是村道的尽头。山里的夜晚来得早,放学吃完晚饭差不多天就黑了,村里一片寂静,我坐在那个吱呀吱呀的木板床上,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
熬过了几天,我实在是受不了想回家。家离学校并不远,但没有交通工具,基本靠走路。每次看到我走回家,母亲总是心疼得不得了。而父亲却不以为然,反而说:“年轻人这点苦都受不了,将来还能干得了什么?学校有住的地方,还可以做饭,为什么三天两头回家?”后来除了双休日外,我基本就在学校住。慢慢地跟学生熟了,跟当地村民熟了,也就觉得生活不那么无趣了。学生的真诚、家长的淳朴着实令我感动。
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真正热爱上了教师这一职业,觉得父亲为我做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对父亲的怨言也消除了。我一直都记着父亲对我说的那句话:“不管做什么事,既然做了,就一定把它做好。”他是这么说的,我也是这么做的。后来条件慢慢好了,工作也由原来的村小到后来的完小、中小,再到现在的初中。16年过去了,我由原来的那个少不经事的毛头小伙成长为现在的学校中层骨干,是乡村这片沃土成就了我、磨炼了我,让我日益成熟。
近几年,乡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薄改”和标准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学校建设了新的教学楼、宿舍和食堂等,住宿和饮食条件大为改善。现在我们在学校食堂用餐、住在一人或两人一间的教师宿舍,大家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不再像当初那样为吃住而困扰了。可就是这样,许多教师还是不愿意待在边远的乡村,厌烦乡村生活的单调、交通的不便。
我希望大家能爱上乡村这片沃土,广大教师能安心乡村教育工作,让乡村孩子拥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系江西省靖安县中源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25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