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编外记者”十八年

作者:□赵仕锐 发布时间:2017.10.11
中国教师报

18年,记录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经历,这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其间伴随着诸多挑战,有跌倒后的痛苦,也有成功后的快乐。在我的人生旅程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18年,那就是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县教育局专职新闻工作者的18年。这18年,书写了我人生中另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为什么而写?新闻写作也有教育价值

1999年,我在村小任教,工作之余在教育局主办的小报上发表了几条简讯,尽管每条只有不到300字,却依然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一次,本地一个7岁小男孩掉进滚烫的水锅中导致全身重度烫伤,从市医院转到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学校组织师生为他捐款。我写了一篇题为《滚水无情 人间有爱》的简讯,对学校为小男孩捐款的事进行了报道。事件引起当地学校及社会的关注,纷纷向小男孩伸出援助之手,短短一周时间为其捐款5万多元。一条短讯“挽救”了一个无助的生命,这让我看到了宣传的力量,坚定了我要做好一名宣传工作者的决心和信心。

那时,我在新闻写作上还停留在对单一事件的记叙上,写出来的报道只有简单的要素,缺乏对事件更深层次的探索和挖掘。而且经常找不到可写的素材,即使发现了素材,写出来的文章价值往往也不高。但是,我却在这条路上坚持摸索了十多年。

2014年的一天,我给八年级学生上习作课,讲怎样写人物。班上一个调皮学生小声地说:“光是叫我们写,你写两篇我们看看。”声音虽小,但还是传进了我的耳朵。我当即表态:“好,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写人物的文章,我不但要写,还要在报纸上发表。”为了让学生服气,我加班写了两篇人物通讯《平凡的老谢》和《红烛精神的诠释者》,先后在省级报纸《西部开发报》发表。文章发表后被“贵州文明网”和“遵义文明网”转发,县委外宣中心的一个笔友还特地给我发了网站链接。我把刊登两篇文章的报纸摆在学生面前,他们彻底服了。

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校园宣传工作不仅仅是写两篇稿子,还承载着一种对学生的教育引领功能。特别是用自己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作为“下水”作文给学生上习作课效果更好。课后,我把发表他们事迹的报纸分别拿给两位教师看,并与他们讲我和学生的故事,他们很激动。半晌,其中一位教师说:“感谢赵老师,我每天面对重复而枯燥的工作,周而复始地做着同一件事,自己都没有发现我还有这么多优点。”在一次“道德讲堂”活动中,全校教师和几十名学生代表聆听了其中一位教师的事迹,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学生们纷纷离开座位走向这位教师,与他深情相拥。紧紧抱在一起的师生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我突然觉得我们的教师太需要理解和鼓励了,他们每天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我的写作之路开始有了方向和目标,渐渐明白了为什么要写、写什么内容,而不仅是完成“校长交待的任务”。

    怎样写好?写作需要技巧更需要深度

自那以后,我开始留心每一位教师,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留心学校系统性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写文章也不再局限于两三百字的校园活动报道,而是通过学校系统性工作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寻找事件之外更深层次的内涵。

那一年,全县都在建设校园文化,我通过了解得知,各校校园文化各具特色,而我所在的构皮滩中学正依托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构皮滩水电站打造电站文化。于是,一篇题为《创诗画校园 育满园桃李》的通讯应运而生,文章通过构皮滩中学以电站文化为依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点,延伸到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面,点面结合将内容上升到全县高度,获得成功。文章在《西部开发报》“教育版·校园”头条刊出。

那时我明白了:新闻写作时适当交待事件背景是很重要的,会让新闻更有深度和广度,更有学习和借鉴价值。这一发现也是我新闻写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我意识到要去研究新闻写作。于是,我自费订阅了《写作》杂志,购买了数码相机,报名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班,不断学习新闻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写出价值?教育宣传需要坚持和眼界

后来,我调到县教育局专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这既是组织对我多年来从事新闻写作的认可,更是对我的考验。我满怀憧憬开始了新工作,每天审阅各学校上传的信息并在网站发布。工作中,我接触的文件量几乎是在学校时的百倍。通过阅读文件,我发现了许多在学校永远不可能发现的素材,这些素材的积累让我写起文章来更容易,更有内涵。

这就好比登山,站在山脚只能仰望山峰,视野被周围的山体遮挡;只有登上峰顶才能放眼远方,享受到更美丽的景色。一年下来,170余篇宣传稿件在市级以上报纸和网站等各类新闻媒体发表。

18年来,在通讯员之路上,我经历过迷惘和郁闷,尝到过失败的伤痛,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我不断成长,加强学习,总结经验,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工作越做越好,我的坚持和付出让我收获了成功的幸福和快乐。看到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的认可和赞赏,我更加坚定要当好“编外记者”,进一步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我将沿着自己定下的目标继续前进。

(作者单位系贵州省余庆县教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7年10月11日第1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