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鹏宇:“来自星星”的历史老师

作者:□ 本报记者 金 锐 发布时间:2017.09.27
中国教师报

鹏宇,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文献学博士后,现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古文字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历史文献学、古文字学、青铜器与中国古代史。先后独立主持国家社科等各项科研基金8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

大学教师成了“网红”?穿着格子风衣,系着飘逸围巾,俊秀的五官、儒雅的气质,配上黄叶纷飞的校园秋景,引得不少学生戏言——这不是韩剧里“来自星星的老师”吗?

    这个老师有点帅

这位“来自星星”的青年教师名叫鹏宇,他的课在西南大学几乎节节爆满,问起原因,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鹏老师帅啊!”这里的“帅”,一方面源于他的高颜值,而更重要的是——鹏宇的课很“帅”,独特且有趣。

上课铃一响,被死板地印在书本上的历史,瞬间变得妙趣横生,每一个知识点似乎都能与时下的热点和娱乐关联起来。

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热播的时候,许多人对古代医生这个职业不太了解,甚至怀疑是否有女医生的存在。鹏宇借此机会,向学生普及了古代女医的各方面知识,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讨论古代器物及其使用方法时,鹏宇引用《芈月传》里的青铜器使用场景,从纹饰、形制、材质等方面进行评述,指出剧中盛酒的青铜器“纹饰是类似商周的,形制是魏晋以后的,铜质则是现代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了解了青铜器鉴定的主要标准。

曾经有学生看过《盗墓笔记》后,向鹏宇咨询文物方面的问题,鹏宇借此机会给学生讲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陕西、湖南等地青铜器发掘的故事,比如何尊、四羊方尊背后的扑朔迷离,并剖析了整个文物发掘收藏的产业链。最后,鹏宇告诉学生:盗墓不仅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赚得还很少,如果想赚钱,就得学好历史,争取做一流的文物专家,比偷偷摸摸的盗墓贼更有成就感。“话糙理不糙。”鹏宇笑着说。

鹏宇还用纸条模仿竹简布置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有穿越古代的趣味体验,也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鹏宇做的PPT里还有时下流行的各种搞笑表情包,帮助学生用一种趣味的方法体会历史事件……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一定要倔强地靠才华。当谈到那张被热传走红的照片时,鹏宇还有些不好意思。他表示,自己确实是注意仪表的人,平时也会用心搭配服饰,希望以最好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希望学生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明天。

“老师就好比学生的镜子,能折射出他们的未来。”鹏宇说,“我不希望学生一提起历史,就联想到枯燥呆板的学究形象,其实历史同样可以有趣、时尚起来。”

    这个老师接地气

工作之余,鹏宇喜欢刷刷微博,不仅看新闻时事,还会看自媒体和各种段子。他追看影视剧和各种流行综艺,喜欢看知乎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寻找灵感,网络上的他时而侃侃论道,时而分享自己最近观看的书籍或视频,甚至会如时下的年轻人一样发些自拍照。这些“接地气”的做法让鹏宇和学生之间很容易就能找到共同话题,也帮助他汲取各方面信息,他与学生的沟通几乎无障碍。

“鹏老师有时候还有些‘呆萌’,经常自嘲地爆料一些自己的生活糗事。”鹏宇的学生如是说。鹏宇认为,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人存在代沟,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不仅要承认这种代沟,还要想办法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去缩小。“不同的生活环境会形成不同的认知体系,教师只有对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与精神世界了解得更多,才有可能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鹏宇说道。

鹏宇规定,自己的课绝对不拖堂,如果不小心拖堂了,就罚自己给大家发红包,拖堂一分钟给每个人发一元钱,让所有学生一起监督他。如果课上有知识点讲错了,鹏宇也鼓励学生当堂指出来,并设重奖。有个学生在课上纠正了鹏宇的一个发音错误,第二天就收到了一套鹏宇送出的精装《史记》。当然,想从鹏宇的课上挑错没那么容易,因为每上一节课,鹏宇都要提前花十几倍的时间备课。“红包和奖励只是一种形式,用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砥砺。”鹏宇笑着说。

显然,学生确实喜欢鹏宇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这样的老师接触起来不再是传统印象中有距离感、正襟危坐的教授,而更像邻家一位时而文艺、时而迷糊的大哥哥。

不仅关注时尚和娱乐,鹏宇还着迷于传统文化,他喜欢汉服和诗词,参与了不少学校里的相关活动。因为是“网红老师”,鹏宇更被不少电视台邀请,录制了许多弘扬历史文化的电视节目。比如《讲武堂》《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时常都能见到鹏宇的身影。这些电视节目不仅给了鹏宇更广阔的舞台,也让他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收获了不少新“粉丝”。

鹏宇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课堂可以不仅局限于校园之中。“当今这个时代,课堂早已不是那个方寸讲台了。”鹏宇说,“我可以更好地依托网络和电视平台,把自己的所知所学所想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与过去相比,课堂教学应该贴近更广泛的生活,充分了解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抓住流行趋势,将热点话题与学生的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以导课或案例的形式,有效地将生活中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各种媒体中普及历史知识,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影响更多对历史有兴趣的人”。

“过去,教科书就是全世界;今天,全世界都是教科书。”鹏宇说。

    这个老师很励志

如今,在鹏宇的微博上,各种求教的留言和私信不计其数,而他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成为一名“学霸”。

确实,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后,一路“985大学”的求学经历……在许多人眼里,鹏宇着实是当之无愧的学霸,但在被问及学霸的养成方法时,他却颇有些不好意思:“我高考复读过三次,尤其第二次落榜,不仅心灰意冷,甚至几欲轻生。”

与传统的学霸故事完全不同,鹏宇的求学道路着实坎坷。因为家境和成长环境的原因,鹏宇最初的成绩其实并不是那么优异。初中毕业后,为了早日工作赚钱养家,鹏宇考取了安徽的一所师范类中专,那时的他甚至都没有奢望过能读大学,只想着毕业之后赶快被分配工作,赚钱养家。天意弄人,顺利毕业后的鹏宇没能赶上包分配的尾巴,成为教师的梦破碎了,只能暂时在家务农。

所幸,那时高考复读班的招生门槛还很低,在家人的支持下,鹏宇每天干完农活后都能去复读班学习。现实的残酷是压力也是动力,就这么一边务农一边读书,努力了一年,鹏宇竟然真的考上了大学。

遗憾的是,当时鹏宇的家境并不富裕,没能凑齐学费,只得再次复读。最初的想法是考一所学费少补助多的大学,但第二年并没有第一年顺利——鹏宇报考失利,最终死档。他沮丧了很久,但又实在不想放弃,只得咬着牙,又开始了第三年的复读。

第三年,命运终于没有再辜负他的执着和勤奋。

大学是考上了,但由于没有正经受过高中教育,鹏宇的基础比一般大学生差得多,他的成绩也一直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好在,之前三年的复读经历将鹏宇磨砺得更加坚韧踏实。基础差,他就苦学,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最拼的时候,鹏宇一天能连续学18个小时,学累了、头疼了,就去操场上跑步。而在学习之余,为了赚取学费,鹏宇还要去做家教,勤工助学。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番拼搏没有白费,鹏宇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顺利修完所有的课程并考取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读博的三年依旧不轻松。鹏宇的研究方向是出土文献,为了查资料,他前后翻阅了5000多本书籍期刊,仅笔记就做了几十万字。“如果我有孩子,应该不会要求他去读博,读博实在太累了。”鹏宇开玩笑地说。但看得出,他确实对那段经历心有余悸。

在学习上,从来都没有什么捷径可行,每一个学霸光环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刻苦拼搏。

当然,除了专注和用功,鹏宇还感恩他的老师们。“我有幸得到了刘志基教授、刘钊教授、李学勤教授的指导和帮助,真是我最大的幸运。”鹏宇由衷地说,“他们不仅在学业上给我许多指导,还在生活方面给过我许多帮助,更使我从内心深处对教师这份职业多了一份憧憬和执念。一个好老师不经意间的耳提面命,对学生的影响很有可能是一辈子的。”

也正因如此,毕业后的鹏宇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他希望自己可以像他的导师和许多前辈先贤一样,带着梦想守护这份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

    这个老师在行动

除了钻研教学,鹏宇在学术上的成绩也不容小觑。他在读博时就被评为教育部学术新人。毕业后,鹏宇先后独立主持8项国家社科、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承担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此外,鹏宇还是商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先后参与编纂、出版了9部学术著作,发表论文近40万字。

在谈到以后的学术规划时,鹏宇说,他前几天刚把修改了两年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交给出版社出版,下个月还要应邀去台湾做一段时间访问学者,“我想通过不断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专业知识方面能有更加精深的提升”。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想拓展的事业,鹏宇告诉记者,有不少想法已经在实践摸索当中了。

自2015年底以来,鹏宇利用课余时间,先后在重庆大学、重庆国学院等地,面向社区和大学生开展了多场学术讲座。“以后,我可能会把更多的课外时间放到青少年公益讲座和课外教育上,希望自己的想法和帮助,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解并热爱传统文化,体会中华文明之美。”鹏宇说道。

之所以有这样的构想,源于鹏宇心中那份炽热的情怀:“我们总希望孩子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但是关于成长却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答案。其实,成长的终极目的并非单纯获取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让人变得更加快乐,更加完整,更加懂爱,也更加智慧。这就不仅是单纯的技巧和专业的精进,还应该包括人性和境界的修炼。”

在鹏宇看来,教育需要迭代优化,只有打破严格管理的模式,才会有新的生态和惊喜。“只有让下一代人及早走近中国的历史文化,才有可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力量。而文化的传承也不该仅是单方面的知识点灌输,还应多方位、多角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鼓励他们对文化有不同的解读。在传播我们自己文化的同时,也要善于与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圈进行碰撞与渗透。”鹏宇的话中,透着他对文化、对教育浓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鹏宇对自己未来的寄语,同样也适用于每一个追梦人自勉自励。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27日第8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