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从洗心到洗行

作者:□ 丁 锋 发布时间:2017.09.20
中国教师报

我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阅读,是从5年前那两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开始的。之前的阅读仅止于个人趣味的文学阅读和功利性期刊论文阅读。我的不少写作素材,也只是来源于一些碎片化的经验思考,缺乏理论根基和理性观照。

这是风靡全国的两本书,书很好读,语言流畅,故事精彩。可是当我拿起笔想书写阅读体会时,一个难题摆在我的面前。原书已经够“通俗”,几乎看不到什么“高深”的理论。于是,那个学期的读书笔记交流,我交了“白卷”。

第二年6月学生中考后,再次检视《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我终于读到除去教学技术层面因素,雷夫身上有着更多极有价值的东西。他以价值引领和审美教育超越美国普通公办教育,他凭借对中等生的关注和趣味教学,扫除了教学中的种种不利因素,他以自己的魅力、耐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长。

雷夫日常行走的叙事给我以丰富感性的教育认识,同时对重构教室空间也有了迫切的内心渴慕。不过,我想读一些更有理性的著作。于是,选择了佐藤学的《教师的挑战》。在这本书中,佐藤学提供了不少鲜活的课堂教学案例,与当时我们关注教师的教不同的是,他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

从著作的文本阅读到“我的”读书笔记形成,需要有一个抽丝剥茧、探寻真谛的过程,更需要一个由繁至简、由粗而精的过程,其中有对作者思想的发现理解,也有对自我教育行为的再发现再审视。教育阅读者,必须有一颗教育心。

读佐藤学时,我有一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痛苦”,因为佐藤先生反对的正是我自以为是正在固守的。从事教育事业十多年,也只有在阅读佐藤学之后,我才真正深入理解了什么是“学生本位”。而这样的理解正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教学行为。

有段时间,我迷上了作家写教育,比如王小妮的《上课记》。阅读《上课记》系列,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遨游,是一趟打开世界、认识作者和反思自我的奇妙旅程。

阅读刘铁芳的《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破碎文化体系中的乡村教育》。它让我懂得乡村“00后”们,既是破碎乡村文化体系的牺牲品,也正在成为无根乡村教育的牺牲品,“给乡村少年一个美好的童年”是“乡村教育能有与应有的基本关切”。引导乡村少年关注民风民俗,建立亲情联系,进而引导他们创造诗意生活,是近几年我在初中写作教学中一直致力研究并实践的方面。

而阅读费孝通先生那本薄薄的小册子《乡土中国》,则让我对乡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关注乡土类书籍的阅读,也让我更加关注脚下的这片乡土。

从五年前一本通俗的小册子不得要领,到今天阅读《中国哲学简史》这样的深奥之作颇有心得,我发现真正的教育阅读,一定是为心为行而为。有思想关注的焦点,就会有阅读旅程中奇妙的发现。有读书笔记写作的阅读,才能带动真正走心的深阅读。更重要的是,有思考、写作的阅读,改变了我太多习焉不察的教育行为,引领着我步入更高远的教育境界。

其美,妙不可言哉!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20日第9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