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张海燕在正常学科教学之外,更关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制定学期目标,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们迅速从暑假生活转向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张海燕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伊利东方学校小学部的数学教师。作为小学高段的数学组长,张海燕一直倡导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入手开启数学学习。与往年一样,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她依然没有直接进入新课,而是围绕新教材的目录带领学生一起展开对数学思想的学习。
张海燕一直在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她在合作学习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同时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年级的刘渊是从旗县学校转过来的学生,刚开始他在课堂一直不敢表达,也不愿意展示。张海燕发现,尽管他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但他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效率很高,于是就安排他做数学学科组长,让他在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学会担责、学会分享,也带动其他人的学习。后来,刘渊竟成了班上的“数学小达人”。
多年的课改实践让张海燕逐步认识到,教学过程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自觉投入学习活动,用心思考,真诚交流,在愤悱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
张海燕最难忘的是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有理有据的分析,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有数学探究思想,还有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情境。“这样的课堂不管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种享受”。
如今,每一课和每个单元学完之后,张海燕总要腾出时间上一节“知识整理课”,引导学生做相关知识点的笔记整理,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在学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后,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整理交流。还有学生用单元手抄报或在自己的笔记本中设计思维导图,把知识内在的联系、基本规律形象有趣地展现给大家。
张海燕善于根据课型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讲故事、猜谜语、小组竞赛等让孩子学得愉快、投入,让他们轻松获得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让数学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是张海燕一直孜孜以求的。她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知识板块教学中所设计的情境,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她还经常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
于是,在张海燕的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她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问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两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化,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辩”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想象力、活跃的思维,让张海燕欣慰不已。
采访最后,张海燕说,她的研究已经开始转向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她更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对学情的观察研究,重点指向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是否和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二是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三是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能从不同角度去灵活解决问题。
对学情的深度观察,使得张海燕对每一堂课的教学更加从容。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20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