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在课程坐标上开创新天地

作者:□ 陈 明 发布时间:2017.08.16
中国教师报

参加工作报到的第一天,校长领着我走进学校的自然实验室,指着堆满标本实验仪器的教室对我说:“小陈,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天地了……”从此,我便走上了“小学科”的教学之路,一干就是20多年。

出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我喜欢捣腾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我觉得只有自己精通实验仪器的性能并熟练操作,才能保证学生能有效地使用它们探究科学。爱好可以像花粉一样传播,我对学科的专注也影响着我的学生。学生喜欢到我的实验室,看看自己种植、饲养的动植物,摸摸那些“神秘”的仪器,向我咨询千奇百怪的问题。从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感受到这一“小学科”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那时我尝试改造和改进现有实验仪器,并根据教学需要自制教具,为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学校的课程设置就像身体的每个器官,功能独特而又相互协调,每一门学科在实现国家基础教育任务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较之“大学科”,小学科学学科同样有着本身的大学问。小学科学学科承载着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学科本身涵盖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百科知识,还要开展制作、调查、种植、养殖、实验等活动。加之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更是一门有层次、有内涵的学科。要想教好这门学科,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非常关键。

“神舟”系列飞船的知识、深海潜艇的奥秘、雾霾天气的成因、白鳍豚的功能性灭绝……现代知识信息在快速更替,我们已经不能用原有的“一桶水”倒给学生“一杯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储水”“备水”,对自己的“长流水”进行梳理、删减、压缩、提炼,因为我们承担着培养有科学志趣的国家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在大课程背景下,学校有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特色与内涵往往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得到体现,这也为科学学科这样的“小学科”带来了契机,“小学科”也有了自己更大的施展空间。

比如培养学生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方面的综合性STEM课程,虽然STEM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在探索阶段必须找到承载它的具体学科。综合STEM的特点,科学学科成为首选,但是如何理解STEM的内涵,消除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的割裂,扫清不利于学生综合使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将STEM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这对于科学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课题。

芜湖市开展了小学生“一平米生态种植”活动,这原本只是科学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但我们已经把它开发为“校本课程”。我们结合“STEM思维”,以科学教师为骨干,联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利用学校空地,组织不同年级确定多个研究主题,开展种植、观察、统计活动。科学教师组织学生确定种植研究主题,带领学生实施种植养护;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植物生长观察,指导撰写观察日记,进行种植研究报告评比活动;数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测量、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活动生动鲜活,我们还在收获时节举办“土豆节”“玉米节”等校园特色节日活动。从播种到收获,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会经历失败的心痛,这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成长。

科学教师的价值在这些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中凸显,此类以“小学科”为龙头开设的校本课程已经在镜湖区推广普及,“小学科”在大课程背景下正在不断开创新天地。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芜湖市荆山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16日第1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