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互助伙伴式教学解析

作者:□ 曹 勇 发布时间:2017.08.16
中国教师报

    推荐理由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既有内系统——导学案、小组建设、教学流程,又有外系统——管理体制机制变革、学校文化重塑等。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第二小学的教育变革一开始就有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系统性,在诸多方面具有借鉴价值。

美丽的蒲河岸边,辽中国家湿地公园旁,愉悦的笑声、琅琅的书声不时从校园传出,这就是拥有2100名快乐天使的茨榆坨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茨二小)。在课改浪潮中,茨二小乘势而为,锐意探索,创生互助伙伴式教学模式,从小学一年级推行课改。

    着力点:学生为根本,互助为核心

我们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树立人人“有尊严,有追求,有潜能,可造就”的学生发展观,凸现学校“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价值”的办学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经历自学、对学、组学的过程,建立互助、互动、互学的伙伴式师生关系。这种模式有助于师生在人性化、和谐的学习团队中获得归属感,有助于建设平等和谐的民主氛围,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一个充满友谊、尊重、信赖、求同存异、相互合作、相互激励、成果分享的团队,会让学生有一种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会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互助,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延展至教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这样的立体交叉关系构成覆盖课堂的互助网络。师生之间落实互帮、互查、互助的关系,小组联动,人人充当检查者和被检查者、教人者与被教者的多重身份,有效合作、成功合作成为课堂的主旋律。需要强调的是,伙伴关系是指基于共同的价值观或梦想走到一起,是值得信赖、共同奋斗的最坚实的永不放弃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的基石是民主、平等、合作、互惠和依存。兴趣是获取知识的强大动力,教师的引导和调节,学生的帮助和参与,会使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让获取知识成为一种乐趣。

课改中,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切实遵守教学规范,努力优化教与学的时空与流程,以“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为教学原点,一二年级要指导孩子阅读导学案,怎样交流,怎样展示,突出教师的指导地位;三年级师生共同主导课堂教学;四至六年级教师调控课堂,学生主宰课堂,实施自主合作的课堂教学。

教师由“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提升教师素质、更新教师观念的核心在于,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帮助和引领,在自我发展中学会反思和感悟,在同事协作中学会合作和共进。

    关键点:阶段优化,小组合作

我们依据主体性、实效性、创新性、区别性的课改工作原则,把小学六个年级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划分5个阶段:规范阶段、快乐阶段、互动阶段、自主阶段、取舍阶段。通过这5个阶段的强化实现“导学、助学、拓学”,达到“阶段优化、整体塑造”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的目的。

规范阶段对应的是“211”课堂,即20分钟的教师引领学、10分钟的玩中学或做中学、10分钟的汇报收获。课堂的特点是规范与舒服,目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生素质的形成;快乐阶段对应的是“121”课堂,即10分钟的教师引领自主学习、20分钟的小组合作研讨、10分钟的汇报交流。课堂的特点是快乐与活跃,目的是指导学法,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互动阶段对应的是“平分”课堂,即在教师引导下,进行20分钟的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的自学提高与再交流。课堂的特点是收获与成就,目的是自主学习、收获进取;自主阶段对应的是开放课堂,即40分钟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堂的特点是自主、开放。目的是自主合作,共同成长、成功;取舍阶段对应的是进步课堂,即30分钟的课内知识学习,10分钟的自主选择学习。课堂的特点是自主取舍、强化提升,体现的是学生精神的愉悦。

操作中,我们以落实小组合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多渠道学习互动平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内互动、组组互动。各班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兴趣个性等均衡分成7-8个组,每组6-8人,学生编号,正副组长组内轮流,负责维持学习纪律、作业通查与辅导等。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合作技巧、动员全员参与合作、培养组长、加强小组展示等方面做实、做细。

阶段优化、整体塑造如房屋的框架,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是家居的布置,两者缺一不可。

    闪光点:课堂为根基,活动为辅助

互助伙伴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包括模式特色、管理特色、课型特色和活动特色。

模式特色,即“六学一案四点化”。“六学”是指先学(学生自主预习)、导学(教师学案引导)、互学(师生互动探究)、乐学(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形成基本能力)、会学(形成能力运用)。“一案”是指导学案,即师生共用,整合教案、学案、卷案于一体,体现主体性、导学性、生成性、探究性、层次性。“四点化”包括问题设计亲切生动化、教学设计简单生成化、前置作业好学有效化、小组交流整体合作化。

管理特色可概括为“六体现”,即学习小组命名体现特色与志向、班级管理体现学生自主、部门服务体现学生中心、学校文化体现人本核心、教师发展体现一切为学生、学生成长体现核心素养提升。小组管理的目标是出现多位绘声绘色、富有表演才能的小老师,出现善于合作、勤奋好学的小学生。

课型特色主要指求学课和求知课两种类型。求学课每周进行一次,包括校园文化内涵解释、名人成长案例分析、国学经典之我见、习惯与知识大讲堂、时事形势与对策研讨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超越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求知课包括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些课型都是以伙伴式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合作建构,达到学会、会学的目的。

活动特色主要体现为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有“宇眉清风”文学社主持的《摆渡蒲河》校刊,有“砚墨台”的书法和素描、折纸、舞蹈等兴趣小组,有每天坚持的“235”(每节两分钟语文朗读、用三分钟布置每日一题、 班检时五分钟英语朗读)工程,有每周坚持轮换的流动阅览书窗,有校园剧评比,有课本剧竞赛……实现了课堂打基础、活动促丰富、竞赛助提高、考评做督促的工作方略,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课本剧大赛、学科知识竞赛、教师导学案比赛、校园剧艺术课题研究比赛、国学知识竞赛、英语百词竞赛等。

    契合点:系统整合,教学统一

课改中,我们严格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自己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讲易混易错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学生没问题不讲,学生有问题没研究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为夯实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我们努力做到“三个整合”:将教案改革、课堂改革、作业改革整合在一起进行。我们从教案改革切入,从重视“教”到关注“学”,使“导、学、练”三案统一,体现主体性、导学性、生成性、探究性、层次性,难易度体现7﹕2﹕1的比例,走 “导、助、拓”课堂结构的路子。

契合的核心是抓好教师的备课,形成导学案:一是阶段集备,形成计划;二是个人备课,形成初案;三是集体备课,形成共案;四是个人备课,形成个案;五是课后反思,形成补案。形成了良好的导学案,才能优化教学三个阶段,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课前教师做好导学案,学生预习好导学案;课中借助学案,以小组形式进行师生互学,从而学会知识,形成能力;课后教师写反思,制定分层辅导策略,学生完成作业,做好预习、整理、积累、纠错、反思、巩固。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师导学案进行检查、评比、反思和培训,评议特色备课,使课堂模式逐步常态化、最优化。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特别强调游戏化学习、兴趣化读书和当堂理解、当堂完成、及时反馈的教学要求。

    落脚点:快乐为表达,收获为标准

实施互助伙伴式教学模式后,课堂活跃了,掌声、歌声、笑声不断;学生乐学了,心中有他人,心中有伙伴,学会在团结协作中求发展,增强了班级和小组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教师勤奋了,经常进行合作交流和教法研讨,出现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成绩攀升的可喜景象。这既得益于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型评价标准和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考评等标准和办法的出台,也得益于小组捆绑式评价的实施。

学生原来就像一块静静的冰,现在融化并沸腾了,合作小组沸腾了,班级活跃了,学校展现出无限的激情和青春的活力。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第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16日第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