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习作教学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 吴夕龙 发布时间:2017.07.12
中国教师报

习作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认识运动,它经历了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制作、再到信息输出这样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习作教学不在乎教师讲得口干舌燥,批改得密密麻麻,而在乎研究习作教学的整个过程,用心思考指导方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融洽的情境中自由地表达。

    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

一是精心设计作文活动。除平时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积累外,我根据作文训练要求,设计好参观、演示、摹状、角色扮演等活动,通过“身临其境”唤醒情感,激发学生语言倾吐或文字表达的兴趣。第一节作文课,我故意迟到10分钟。师生问好后,我宣布了今天的作文题《老师迟到10分钟》,请把每位同学刚才的表现(神态、动作、语言)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结果,学生无须思考,唰唰唰地写起来,因为刚刚过去的10分钟,谁都有体验,都想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感凝于笔端。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指导”,学生就能善于“表达”。

二是组织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出真知、悟真情。如指导学生写作《我学会了——》,习作前我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在家人的指导下,学做一样家务、一道菜肴、一项技艺等,注意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之后将组织口头交流,主题是《亮出我们的绝活儿》。学生果然摩拳擦掌,谁不想摆出得胜的样子,亮亮自己的拿手好戏呢?事实上,习作前的实践就是要让学生体验生活,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寻找兴趣点,打开话匣子。

    童真

童真是习作的灵魂,习作教学要打开学生生活世界。童真童趣是小学生作文的灵魂,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这当中,充分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文题)进行表述,然后由述而作,才是教师作文指导的着力点,也只有将习作训练置于言语交际的活动之中,才能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事实上,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习作指导的着力点选歪了,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作文指导似乎成了理论讲座,过于成人化、文学化。从怎样取材讲到怎样布局谋篇,从怎样遣句造句讲到怎样开头结尾,甚至搬出多少个“法”,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把准了由述而作这个着力点,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千方百计让学生达到“吾手写吾口,吾口说吾心”的境界。“说”是“写”的前提,又是“写”的基础。我通过同桌交际说、自由回忆说、指名示范说,加上教师的“打破砂锅”,让学生尽情地说、大胆地说、自由地说,边说边做动作,可以打破课堂的界限。比如写《令我(  )的一件事》,这件事令你怎么样?高兴?遗憾?后悔?为什么?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儿?说出来给大家听听。高兴的,让大家分享;后悔的,让大家共同接受教训;伤心的,让大家一同给你抚慰……学生思路打开了,他们也就有话可说了。看来,习作指导课,教师的“说”功亦非同小可。学生语言倾吐够了,让他们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成了作文。当然,在指导学生修改时要进行取舍,口头语言不等同于书面语言,但教师不必求全责备,只要文通句顺,有具体内容、真情实感就行。

    做人

做人是习作的境界,习作教学要熏陶学生道德情感。作文不单单是一个方法问题,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技巧,而且要开启学生的心智,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求真、崇善、爱美的高尚情操。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生活、知识和写作能力出发,结合时代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如写人的记叙文,要让学生从人物的精神品质中获取榜样的力量;写事的记叙文,要让学生从事情的描述中受到启迪、警示或懂得某个道理;写景的记叙文,要让学生萌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激情等,引导学生用饱蘸深情的笔触袒露心迹。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正确观点、崇高的思想境界、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要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和鼓励,让全班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对小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错误思想,要引导学生足够重视,不能一批一改了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12日第7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