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教师写文章说,自己很少布置作业甚至不布置作业,引起了我的共鸣。许多人感叹他们的勇气,我更多的是佩服他们的智慧。特撰一文,以自己做学生、做家长和做教师的亲身经历,说说我对“作业少”的看法。
学生时代,我上初中是在一个镇里,班主任是教数学的李老师。那时候他大学刚毕业,与他交流比较容易。一次,我对李老师说:“数理化作业,我可不可以选择性地做?”
李老师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看了看我说:“那你必须保证每次考试得满分,不然我们这个约定自动取消。”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看”题,而不是用笔做题。每当老师发下试卷,我会从头到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哪些题对我而言毫无挑战性,这样的题直接跳过;再看看哪些题有点新意,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这样的题思考一下解题策略,但也不会动笔做;只有那些在两分钟时间里想不出解题思路的题,我才会动笔做一做,并且还要写下解题心得,诸如此题与我曾经做过的题目之间的关联,由此还可能引出哪些不一样的题目等。
虽然做题少,但事实上存在于我头脑中的题越来越多。所以,除了中考那一次没有得到满分外,数学从来都是满分。
当然,这是个案,对于其他学生是否具有启发意义,没有实践还不具备发言权。
接下来,我再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讲一讲作业少的故事。
因为各种原因,女儿四岁零两个月就开始读一年级了。因为年龄小,拿笔都很吃力,写字更吃力。我借同事之便,让女儿的语文老师开了一个后门:不检查女儿的语文作业。平时,我带女儿读读书,或者用偏旁、字根来玩拼字、组词游戏,有时也用几根火柴棍摆一摆几何图形,玩玩数学游戏。
不过,一二三年级,女儿的成绩都是80多分,并不算好。
从小学四年级起,我因为追求自己的教育梦想,离开了老家,很少照顾到女儿。如果说,我对女儿的学习有一点影响和帮助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让女儿参加校外辅导班,我觉得学校作业已经够多了。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初中。女儿的初中是在县城一所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都有1800多人。第一学期月考试,她居然考了全年级80多名,让我另眼相看。期中考试,她挤进全年级前30名,以后逐步稳定在全年级前20名。
在视野开拓之后,对作业的看法更为理性和谨慎。我对待学生也像对待女儿一样,尽量少留作业。我教数学,一般不会去买现成的练习册给学生,而是融合多本资料和自己的理解出一个课堂练习单,基本在课堂内完成作业。一般而言,精选4至8个小题。
周末,我在少量的“传统作业”之外(3年级起,控制在30分钟以内),会设置许多有创意的数学作业。比如,我会发动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借助全班学生之力编数学书。去年,我们“内部出版”了完全由学生创作的《开心数学》,里面涵盖数学笑话、数学故事、数学趣题、数学史料等,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再比如,我带领班级教师与孩子、家长一起制作竹排,然后划着竹排在学校的湖里游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财政预算、图纸设计、重量预估和浮力测试等数学知识。
对于学生的考试,我会分层要求。比如成绩好的,我让他们树立100分意识,每次力争100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我鼓励他们选择性答题,确保自己会做的题目全对,这是另一种形式的100分。
教学效果如何呢?考试分数和平行班差不多,没有奇迹出现。只不过,学生很喜欢数学,有时候还会与我探讨四维空间、三次方程等问题,在这些五年级学生面前,我真的是甘拜下风。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广元天立国际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12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