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学不能沦为一种控制

作者:□ 杨向伟 发布时间:2017.07.12
中国教师报

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从问题的生成、预设开始,就主导课堂的进程和节奏。他们始终掌控着学生的学习,生怕课堂“失控”,确保课堂教学整齐划一,不走样、不变形。

为了驾驭得力、顺手,多数教师课前尽可能把学生的各种问题都考虑到,做到胸有成竹,“放学生千里之外,一招手便会回来”。而超出教师设计范围以外的“意外”内容和问题不敢大胆拓展,更不愿放手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思维发散,总是“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课堂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驾驭课堂的本质是控制学生,而控制学生最有效的策略是控制学生的思维。

教师驾驭课堂,实际上是通过自己为学生设计的活动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教师指向哪里学生就往哪里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质疑,没有争论,更没有创新。我们很难期待这样的课堂能激活和释放学生的学习潜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自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教师驾驭课堂,表面上完美无瑕、行云流水,实际上却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独特的学习视角,无法彰显个性,这样“顺畅”的教学就是一种封闭式教学,教学效果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失控”的课堂或许才更精彩、更有价值。课堂“失控”了,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所见、所感、所想,才能让学生有独特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的“失控”和“可控”是一种辩证关系,教师敢于放手,不再控制课堂,才能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课堂才算是真正“可控”的。

教师在课堂中不必刻意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应该允许课堂上缺憾、意外的存在。教师要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出发,立足文本,拓展相关知识点,适时设置值得探讨的话题让学生辩论,让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交锋,把探究的问题引向深入,让课堂教学成为人人参与的“头脑风暴”。

比如,我在数学课上会鼓励学生探讨“0为什么不是正数”“为什么计算法则不先算加减后算乘除”“地图上的方向为何不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等新奇、古怪的问题,我有时也会与学生争得“脸红脖子粗”,但让他们对许多问题产生了兴趣,也让他们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个人的独到见解、挑战教师的权威,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做到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失控”,才能彻底解放课堂、解放学生。

虽然教师“失控”的课堂有时显得“杂乱无章”,但这恰恰使学生的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拓展。我们的课堂正需要让“学生思维”先于“教师思维”,教师跟在学生后面走,让一切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者。

教学不是一种控制,而是一种解放、尊重、信任……厘清课堂教学“可控”与“失控”的内在逻辑,解开禁锢课堂的“枷锁”,才能激发课堂教学的无限活力,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郭里集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12日第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