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岳阳楼记》中的对比写法

作者:执教内容: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岳阳楼记》 执教教师:内蒙古达茂旗百灵庙第二中学 米丽霞 发布时间:2017.07.05
中国教师报

师:(大屏幕展示自创课题“阴晴洞庭湖 悲喜诗人情”)同学们,从这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生1:因为“阴”所以“悲”,因为“晴”所以“喜”,两两相对,突出对比。

生2:阴天和晴天的洞庭湖之景对比,诗人悲伤与喜悦之情对比。

师:(学生对这个课题的理解把握不错,我没有再做点拨)学习过程中慢慢填补我们理解的空白吧!

师:洞庭湖和岳阳楼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传说在岳阳楼上看洞庭湖,景观甚是美丽,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第三、四自然段,走进阴晴洞庭湖。下面,小组进行讨论,之后进行“阴晴洞庭湖 悲喜诗人情”的展示解读。

(小组热烈讨论。之后教师从两组中各选出两名学生,安排他们分别负责“阴晴之景”的展示讲解,方法自定,尽显其能)

生(展示组一):课文中写到了阴天洞庭湖的哪些景物?

(学生热烈回答,展示组将要点写在黑板上:雨、风、浪、日星、山岳、樯、楫、虎啸、猿啼)

生(其他组):我认为应该在各个景物前面加上修饰语。

师(追问):为什么要加修饰语?

生:突出景物特征。例如:连绵的雨,浑浊的浪,更显洞庭湖阴天之景的与众不同。

(学生鼓掌)

生(展示组二):晴天又写了哪些景物呢?

(展示组在学生补充下,完成了板书:阳光、波澜、飞鸟、游鱼、兰花、小草、月亮、渔歌)

生(展示组一):请大家根据以上景物描绘一幅画面。

(学生七嘴八舌描述)

生(展示组二):这两个自然段出现了几组明显的对比,大家找找看。

(学生根据课题提示及以上分析得出:阴晴洞庭湖之景对比,悲喜迁客骚人情怀对比)

师:这几组对比有什么作用?

(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其中有困惑的一组)

师:课文除了写景还写了什么?

生:写了情。

师:那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生:引出情感。

师:很棒。这两处情感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胸怀?

(学生思考)

师:天气变化就能引起他们情感的变化,你怎么看待这种人?

生:心胸不够豁达,格局不够宽大,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就是他们以物喜、以己悲。

师:那么回过头来再想想,情感对比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显示诗人以物喜、以己悲的胸襟,与下文的古仁人形成对比。

(该组学生上台展示)

生(展示组三):写景为了引出情,从而揭示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怀。

生(同组补充):写迁客骚人的情怀是为了引出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生(同组补充):把迁客骚人的情怀和古仁人的情怀作对比,突出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师:同学们,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文章的核心(大屏幕出示对比的作用)。比如,“少小离家老大回”诗句内部进行对比,精致而简短的句子展示了很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语言和态度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胡屠户的阿谀奉承、虚伪的本质……

(教师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对比内容,此前学生学过的胡适的《我的母亲》、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成了典型范例)

师:请记住,有比较才有鉴别。接下来,同学们尝试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略)。

    教学反思

    这是四课时《岳阳楼记》的第三课时。前两课时熟悉课文内容,在多媒体视觉美景的刺激下、深情的朗诵音频中,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掌握重点字词。

    本课时我选择了一个切入点,即“写法”。在众多写法中,我选择了“对比”写法作为切入点,这篇课文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处都有许多对比:宏观有迁客骚人和古仁人胸襟的对比,微观有洞庭湖阴晴之景的对比、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对比……

    本课时的具体设计思路是:选取第三、四自然段描写洞庭湖美景的段落作为示范段落,把对比表现手法的运用作为重要训练点,把第一单元的《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列为拓展篇目,最后运用此法练习写片段。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作文和阅读的熟练技能。我想,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的能力肯定有了一些提升,这也是本节课的价值所在。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05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