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浙江经验”

作者:□ 本报记者 韩世文 □ 通讯员 蔡文艺 发布时间:2017.06.28
中国教师报

当“共享单车让杭州忍无可忍”的时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自己学校的墙壁怎样变得更美,教室一角如何设计?这样的社会现象和校园话题,都可以成为学生课堂上研究的主题,成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抓手。6月14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教师朱玲敏和杭州市德胜小学教师俞秀红先后带领学生开展了两节研讨课,为全省综合实践课程教师代表提供研究范例。

当日,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分会主题研讨活动在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举行。分会会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力,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来江飞分别代表主办单位、承办单位致辞。来自全省各地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学会会员近2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在两天的时间里,通过课例展示与研讨、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案例分享和经验解读、校长课程领导力建设……这些活动将浙江省“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主题教研活动引向深入。

在现场展示的两节课例上,学生围绕主题提炼核心问题,继而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自主设计并修正活动方案以解决问题。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高级教师何铁勇点评课例时表示,“经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核心公式,学生成长也是如此,教师指导就是让学生的经验发生,让学生的反思发生,两节课的设计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面临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有实践的冲动,同时两节课都有良好的互动,尊重学生的原生思维,激发学生生成更多创造性思维。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体现的正是浙江省“基于项目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行动”的价值,即强调设计一些真实情境的项目,让学生在经历以“实践问题”为对象的问题解决中,通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多种活动的综合呈现获得发展。浙江省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分会副会长、秘书长伊红认为,这样的项目设计具有四个特点:主体性,以学生自主“设计”为起点;实践性,以学生真实经历为过程;整合性,以知识综合运用为目的;方法性,以学生学习转变为特征。

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已经走过10年。在这10年中,全省许多教师因为综合实践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也因为综合实践最终走向事业的高峰。杭州市余杭区双林中心小学教师杨正刚用《学习者、实践者、探索者》总结了他的实践与成长之路,他对综合实践活动“一体两翼三板块”的新架构,论述了成长阶梯的四要素,呈现了余杭区综合实践探索的系列活动与成果,如形成团队合作的运行理念,开发“工具性人文性”兼顾的探索载体,基于课程建设的系列研究成果等。萧山区靖江初中教师李海军则从一线实践者的角度,讲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他以学校的葫芦特色为主,讲述了如何围绕葫芦的话题带领学生进行系列的课题研究,包括问题来源、方案指导,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如何做到扶放有度,如何开展评价方法的指导等。

宁波市北仑区郭巨学校教师姚成伟以“我与北仑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同成长”为题娓娓道来;嘉兴市风鸣高中教师唐华以“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为例,讲述自己的课程开发经历与思考。

与此同时,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副校长田燕芳讲述了学校从建校初就开始探索的综合实践活动——江南踏歌行,这一基于区域特色和校本特色的STEP课程体系,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课程领域与相关资源。同时,提出原野课堂的实施概念,改变传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浅表化的倾向,探索基于项目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度实施方式,构建了四种基本课型。

杭州二中白马湖学校小学部校长郑魏巍则从企业家的“自我迭代”谈起,解读学校坚持“儿童即可能、小学即玩校”的理念,开发了适宜儿童成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能达到最优化……

本次活动不仅就近年来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进程做了系统回顾和梳理,也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发挥课程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互动机制。正如浙江省教研员方凌雁所言:理性估量当下的课程位置,科学厘定未来的课程方向,是所有综合实践活动人共同的聚焦和航向。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1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