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郑州34中 文化课堂育“文化人格”

作者:□ 本报记者 康 丽 发布时间:2017.06.28
中国教师报

时间定格于4月27日郑州市首届创客教育文化艺术节小创客现场,在郑州市第34中学的展台前,孩子们进行建模、设计、打印,展示3D打印过程,还指导前来参观的师生体验3D打印笔带来的创意乐趣。

这还不算,主会场上,郑州34中七年级3班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特别的课堂《认识三角形》,学生利用慕课平台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自主解决问题,然后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

连续两年参加国际青少年科技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各种创客文化节的展示常客,多数学生考入郑州优质高中……在许多人看来,郑州34中的孩子表现不可谓不出色。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所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刚入校时成绩很一般。

“我们的生源虽然比不过许多学校,但让我很自豪的是,经过3年的培养,他们成才了。”校长易峰笑着告诉记者,而这一切的源头是一场课堂的变革。

2011年,在道德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易峰提出“构建有文化的课堂”,即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更是师生生命发展、精神成长的载体,也是人格教育的主阵地。

易峰是个遇事爱多问的人,面对课堂她反复在思考:课堂的功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经过全校教师大讨论,答案的指向越来越清晰: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价值课堂,这种价值体现为课堂价值和学科价值。所谓“课堂价值”——尊重、合作、多元、和谐,是各个学科课堂秉承的元价值;所谓“学科价值”,就是根据学科特点,体现学生精神境界和文化品格提高的学科思想。

“在任何时候,尊重都是第一位的。”易峰说。

为了达到理想中的文化课堂,郑州34中专门制定了五个“十四问”,比如针对教师的十四问:“你微笑了吗”“学生是你课堂的主角吗”;比如针对学生的十四问:“你课前预习了吗”“你学会倾听别人了吗”;针对合作学习的十四问:“你是否能提出别人没有提过的问题”“你有尊重规则的意识吗”……

“我们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学生未来的思维和素养。”易峰不止一次这样说。

这一点,英语教师胡冬红深有感触。学校在启动“文化课堂”改革之初,入学前两周不上课,而是实施入校课程。当时许多教师就炸了锅:进度赶不上怎么办?学生心散了怎么办?

但此后的效果让教师们心服了。

“经过培训的学生们,懂得了怎样开展小组合作,知道了自我管理,开始自己组织校代会,教师们受益了,省劲了。”有着30年教龄的胡冬红坦言,以前的自己总是站在教的角度设计问题,拼命去教,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学生的学,如何放手让学生设计问题,如何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

当把课堂还给孩子后,教师面临与以往不一样的挑战。

一位教师就曾在课堂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孩子们激情展示、自由提问,问题越来越刹不住,难度越来越大,教师有点接不住了,吓得往后跑。

“这是真事,幸亏班委当时打了圆场,否则没法面对学生的追问。”回忆起当时的情境,这位教师依然“心有余悸”。

有了“先学后教,少教多思”的“文化课堂”理念还不够,教师还需要更细致的课堂策略。易峰非常清楚,她的做法就是通过团队的力量推动教师改变。为此学校每个寒暑假都会进行教学研讨,虽然不强求大家都参加,但事实上多数教师都来了。

“我们团队的力量特别强。”提起团队,英语教师韩冷是满满的自豪,这位53岁的老教师从没有退休的念头,最近自愿报名成为学校移动实验班的班主任,那股劲头也感染了许多年轻教师。

“在教师心中,我这个校长爱折腾。”易峰曾这样自嘲,但她觉得,这种折腾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教师。“在学校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幸福的,不应该出现厌学逃学,不应该出现职业倦怠。”易峰说。

事实上,许多教师对“文化课堂”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一种全新的文化自觉正在郑州34中逐渐形成。

“教师每天都在说关注孩子,但我们是否真的给了他们学习的幸福,创造出适宜学习的环境呢?不要忘记,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张慧民这样问自己,而她欣慰地发现,原先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在学校提供的多个舞台找到了自信,走路都开始带风了。

“‘文化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让最胆怯的孩子也可以上台发言,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他们的后劲可足了。”教师黄松梅由衷地说。

浸润在“文化课堂”的氛围中,教师们感受到为人师的幸福。

副校长王远荣告诉记者,去年学校在接受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时,体检表“雷达图”显示,前三年师生关系平均只有80分,而最近三年,师生关系平均达到了97分。

“当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了,师生关系也更融洽了。”王远荣说。

“文化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在路上。现在,易峰又动起了“脱课”的主意,即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上课。

“去年的教师节,我们的教师全脱了。”易峰笑着说,但她没有就此停止,仅仅一次不上课,能起到作用吗?

“不妨经常性地脱课,让孩子们自己上课,放心大胆地去干。”易峰这样鼓励教师,她甚至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

“相信学生,相信他们超强的自主能力,用‘文化课堂’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文化人格。”累并快乐着的易峰说。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