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王超:做最像孩子的校长

作者:□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发布时间:2017.06.28
中国教师报

王超一直想拥有一所像模像样的学校。

这是因为他所在的学校曾经地处城乡接合部,不少房屋都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房。那个时候,尽管有一箩筐的想法,他也只能“望房兴叹”。

这个愿望两年前终于实现了。新建的郑州市经开区六一小学,校舍属于欧式风格,精巧典雅,整个校区设计体现了动静有别、中西交融的理念。

如今,在这个自己营造的教育理想国里,作为校长,王超有太多野蛮生长的教育创意。

比如,六一小学有一个手势语:伸出大拇指、小拇指和食指,无名指和中指弯曲,它代表“我爱你”的意思。

而这个手势成了校园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如果你与一群孩子相遇,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向你挥动这个有丰富表达的手势。

去年的一个雨天,路上有许多积水,王超独自驾车去学校,快到学校的一个十字路口,他远远看见一名学生站在路边焦急地等待出租车,于是冲这个学生打出了六一小学的手势语,学生自然回应了这样一个手势。王超知道“暗号对上了”,示意学生上车,一起到了学校。

六一小学的校园里还有许多创意,比如校园墙壁的开发。校园里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无论是用旧毛线织成的海底世界,还是用各种豆子做成的图画,都出自学生之手。王超要建设一种“我在”的文化,建一所属于学生自己的学校。他希望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有存在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是我的六一”,让校园成为孩子们童年的美好记忆。

英语教学出身的王超总是很“潮”,这位曾先后摘取河南省和全国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桂冠的校长,总是善于接触新事物。

今年1月17日,王超模仿“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学校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时间与天赋”的跨年演讲。演讲中他说:“你把时间放在什么地方,时间就给你打上什么样的人生底色。把时间投向哪里,成长就发生在哪里。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善于发现孩子天赋的人,然后最大可能地保护孩子的天赋。”

六一小学致力于培养大写的“人”。王超说,他们坚持用理念文化指引人,用德育文化培育人,用课程文化提升人,用课堂文化发展人,用社团文化历练人,用节日文化感染人,用文化引导学生成为“会学习、爱生活”的少年。

搬入新校舍后,王超带领他的团队一直通过优化创新落实道德课堂。他知道,教师“教”的时代已经过去,引导学生“学”的时代正在到来。所以,六一小学的课堂改革致力于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走向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

在深入研读道德课堂的相关资料后,王超与他的团队逐步建构起校本化的课堂文化体系——“易课堂”。“易课堂”是与“艺课程”相辅相成的课堂文化和应用范式。学校将课程落地实施的主要场域锁定在课堂,构建与课程文化相匹配的课堂文化。

易课堂的“易”有三层含义: 一是简易,好课堂一定是简约且简单的,教师容易理解、易于操作,学生容易适应、容易参与。二是和悦,易课堂的氛围和谐愉悦,学生与教师的双主体地位合理转换。三是变化,师生在变化中成长,课堂在变化中趋向理想。

易课堂不只是课堂教学教的范式,更是指向学生学的模式。他们跳出学科,站在高位优化设计课堂流程。易课堂有六大环节:“依—疑—议—异—移—忆”,即教有所“依” ,学由生“疑”,“议”益生慧,求同存“异”,学“移”致用,“忆”味深长。这是根据已知的大脑认知规律,以及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而设置的。

在王超看来,易课堂还有另外一重含义,即“e课堂”,让课堂与网络、便携终端设备、学习软件、大数据高度融合,让课堂教学从教师主导转向数据主导,让学习资源从有限实体转向多元虚拟,让评价反馈从延时片面走向实时精准。

“六一小学,梦开始的地方。”这是学校曾经打出的一个标语。“我们用艺术的标准,用艺术家的情怀对待每门课程、每个课堂、每个孩子、每一件事。”王超说,“让孩子们的每一天都能有真、善、美的成长和变化,让孩子们‘天天都在六一过,天天就像过六一’。”

“我想做最像孩子的小学校长!”问起他对职业的思考,王超这样说。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