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的定位。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教育管理者,我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方向,承担使命,从实际出发,把报告精神具体化,创设载体,找到抓手,在工作中实现新突破,率先加快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学以致用,在“学”字上下功夫。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主题宣讲,扎实推进体系式学习,广泛开展融合式讨论,生动开展案例式教学,抓好针对性解读,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教育改革实践,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会创造的高素质公民。
心向学生,在“成”字上争主动。让每一个学生“成长、成功、成人”是教育的初心,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理想。坚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成长”的第一要求,把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把促进家校联动作为促进“成人”的第一途径。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立场,以教师为主导,创新育人模式,更新育人理念,优化育人生态,提升育人水平。让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功、成人的道路。
强化修炼,在“德”字上谋成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必须持之以恒地抓。要强化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教育,以严格的考核促转变,以严谨的师风促转变,构建以师德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构建师德师风、考核、保障、激励、监督五大长效机制;要为教师争发展、争福利,滋养教师“心中有法”“眼里有人”,树立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育人。
聚焦问题,在“改”字上出真招。直面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全面的现状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站在新时代,我们更加坚定“人民”这一中心不动摇,在成长的路上,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勇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抓改革,促活力。一是加强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研究,以文化人,引导红色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二是破解唯分数问题,强化标准,科学评价,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三是破解“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以应用驱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四是协调推进,围绕课题教学改革,全面改进育人模式。
知行合一,在“创”字上动脑筋。敞开大门办学、走出学校育人是新时代教育的不二选择。教育实践是育心育人、启迪创新的广阔天地。站在发展的新时代,坚持需求导向,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营地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区域外资源开发共享,确定路线、主题和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认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力争把实践学校建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基地;探索建立初中、高中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家长培训工作;建立社会评价新机制,引导“家校社”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网络体系建设,借八面之风、聚四方之力,构建以创新为驱动的大教育格局,合力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向着未来,在“立”字上做文章。从哲学上讲,“破与立”是辩证的统一,破唯硬件的学校发展观,立“以立德树人为首,以多样课程为驱动,以信息化为杠杆,以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现代学校;破唯分数的质量观,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学校制度,使“凡人皆有其趣,凡人皆有特点”;破单打独斗,立“协同发展”,成立域内一体化、跨区域学校联盟。精准用力,精准支持,精准指导,办有品质的幼儿园,办高水平均衡的义务教育,办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小学生开心起来,让初中生“心”乐起来,让高中生“心”活起来。
提供保障,在“建”字上争主动。实践证明,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实基础。我们要不断创新学校党组织活动的内容方式,将其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与教育教学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教育教学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党组织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构建责任明晰、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系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局长)
《中国教师报》2017年12月06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