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带上外学攻略去考察

作者:陈卓珺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发布时间:2017.11.15
中国教师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校长打不开思路、解不开疑惑时,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出去走走。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犹如出门旅行,学校组织外学考察,也要备好攻略。

考察之前:选择优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选择合适的主题。考察主题应该与建设学校特色、突破办学瓶颈、解决教改困惑等密切相关。选择考察的学校与名气无关,慕名但不唯名,一些名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有些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充满商业味,对此我们应当敬而远之。选择考察的学校与远近无关,不一定“远来的和尚好念经”,有时熟悉的地方、身边的学校也有别样风景,也许有我们所需要的答案。选择考察学校与规模无关,小而美、小而精的学校同样有学习价值。

选择合适的人选。考察人员在精不在多,多了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合适不仅意味着考察人员与考察主题契合,更在于考察人员要有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善于学习的能力。

选择合适的时机。为避免工作上的“撞车”,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需要提前与学校预约考察时间。不安排在周末或学生放学放假时段参观学习,因为学生在场的学校才是真实的,考察才会有现场感。

考察之中:走心为要,提高现场学习力

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能看见什么,全在于你是否用心。要获取真实的信息,多看看环境布置的细微之处,多看看师生的精神风貌和言行举止。如果有机会不妨留意观察早晚时段师生的活动情况,这样对学校一天的运行状况就有了大致了解。

有一双倾听的耳朵。首先,以学习者的心态虚心听取学校介绍,并随手记录。切不可漫不经心,或窃窃私语,或低头摆弄手机。其次,在取得校方的授权下,走进教室安静听课,感受常态课的氛围,体会校长的办学思想。

有一张善问的嘴巴。学校的介绍并不能完全让我们解渴、释怀。有时介绍人的轻描淡写之处,恰恰是我们的兴趣点、关注点和兴奋点。只有追根究底,才能获取真经。多向当事人咨询团队理念的形成、运行机制的构建、管理制度的设计、教师队伍的优化、特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了解学校破茧成蝶背后的文化密码,明白“术”背后的那些“道”。

有一个深思的头脑。深入考察不仅需要“身入”,更需要“心入”,切忌走马观花。在学习考察中时刻保持代入感,见人见物见细节,反思成功叙事背后的文化土壤和隐蔽工程,常与自己的学校做些比较,问一问自己“差距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出路在哪里”,才能有满满的获得感。

考察之后:成果为王,让改变看得见

“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习别人,丰富自己。考察回来,当务之急是整理、总结考察心得,采用上公开课、讲座、书面报告、提交建议等形式向全体教职工汇报,分享考察体会,引发观念碰撞,激活思维方式,催生教改行动。有时为了锲而不舍地推动改革,继续安排人员去对方学校进行深度考察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消化、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带动办学理念的转变、办学思路的优化、学校特色的形成、教师专业的发展、文化品位的提升等,让改变实实在在看得见。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15日第11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