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浩杰: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作者:□ 特约记者 郭炳德 发布时间:2017.11.22
中国教师报

“从刚接触高效课堂时的猜疑、观望,到现在对这种课堂模式的认可、创新,3年课改改变的不仅是我的课堂模式,更改变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改变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教师浩杰的一段肺腑之言。

几年前,第一次到课改名校学习高效课堂时,虽然学生的表现让浩杰感到震撼,但是带给他更多的感受是不相信,他们是不是在作秀?是不是事先安排好了做给外人看的?

经过一星期的听课,与课改教师的交流及学生的座谈,浩杰慢慢地接受了这种课堂模式,对于训练学生、小组建设、课堂评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学校之后,浩杰便立刻着手变革课堂。

在小组建设上,浩杰的做法是:让学生毛遂自荐当组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组长,重新编排小组,并在组内组建学习小对子,让学生进行一帮一的学习,“兵教兵,兵练兵”。

小组初步建立之后,浩杰和学生一起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小组评价方案。评比最优小组、最优组员、最进步学生,让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对小组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与此同时,他还定期对学生的汇报、互动、组长的工作进行培训和总结,使班级面貌有了显著改变。

浩杰曾经是一个怕被领导和同事听课的人,一有人坐在后面听课,就浑身不自在。但实施高效课堂以后,课堂上学生当主角,教师作为参与者只需要有效点评、总结,就能呈现出一节精彩的课。不像以前,上课担心过渡语使用是否恰当,导入语使用是否及时,担心课件是否能让学生看明白……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忽视了学生的回答、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现在,科代表引导,学生们发言,大家讨论。整个课堂就像一次研讨会,每个学生的能量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再多人听课,我都信心十足,热烈欢迎。”浩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2015年,浩杰所在的互助路小学有近50名教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比赛。他们班学生经过近半年的训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学和展示能力。浩杰的示范课从学校到区里,再到市里、省里,一直进军到国家级比赛并获大奖,这让他信心大增。他说,回过头来反思,这节课的精彩更多来自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精彩展示。通过这些活动,浩杰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实施高效课堂一段时间后,浩杰发现,在大班额背景下,会出现许多问题。于是,他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整:将一个小组抽出来当巡查组进行班级管理。这样课堂纪律有了很大改观。由于教室黑板数量有限,而且课堂上板书比较浪费时间,他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中的板报组和过关组提前一天将教学内容和习题写在白纸上。这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不用再制作幻灯片,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备课。根据一节课40分钟的情况,他连续一学期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以及预习后如何讲给同学听。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体现了高效课堂的优势。这些微创新,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不仅在区里受到了表扬,而且还受邀到许多学校进行经验分享和讲座。

一次课间,浩杰与学生聊天。他问:“大家喜欢原来的老师还是现在的老师。”学生答:“喜欢现在的老师。”他又问:“最喜欢老师哪些方面?”学生答:“最喜欢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讨论问题。”课堂改革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这让浩杰很有成就感。

浩杰的班里有一个学生叫扬扬,身材瘦小,身体并不好,平时比较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一天扬扬在值日,浩杰便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让他明天带领大家学习数学内容。令教师和全班学生都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扬扬在数学课上展示得非常精彩,得到了大家的很高评价。自此以后,扬扬有了很大的变化,小组展示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过了一段时间,扬扬的妈妈来到学校,激动地告诉教师,孩子现在对数学特别有兴趣,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能让一个原本普通的孩子有了如此明显的进步,这正是高效课堂的价值。

谈及自己的课改体会,浩杰引用了李白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兴致盎然地告诉记者:“高效课堂给我和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给了我们自信。我愿在课改中继续成长,成就自己,也成就更多的学生。”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22日第5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