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优秀教师,是刘敏从小的梦想。她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教师。学生时代启蒙老师的影响,更是让这个梦想真正起航。
1996年,刘敏18岁,从安庆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一所小学任教。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她还兼任语文、音乐和体育老师。在正式上班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对她说:当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当时,刘敏所教的第一届学生有56人,这些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就直接上了一年级。他们不知道怎么握笔写字,也听不懂普通话,甚至听不懂上下课的铃声,经常上课跑向操场、下课跑进教室。于是,在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除了上数学课外,刘敏都与这些孩子泡在一起。
后来,刘敏总是能通过创新的方法给孩子们一些惊喜。她将自己喜爱的音乐和美术融入日常教学。语文课上,刘敏把好听的歌带给孩子们,在悦耳的歌声中结束一堂课,或者与孩子们一起给文字配上一幅五彩斑斓的画;体育课上,刘敏与“老鹰”争斗、拼命保护“小鸡”,与孩子们一起捉迷藏,真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课后,刘敏还细心地给家庭贫困的学生买齐笔和本,足够让他们用上一学期;学着编织毛线手套,送给生冻疮的学生;徒步走五里山路,到学生家里家访……
每个学生都像一棵独特的树,需要教师像园丁一样,给予不一样的栽培。学生小江,五年级时来到刘敏的班级。第一次单元测试,小江只考了36.5分,全班只有他不及格。刘敏找小江谈心,无意中发现他左手腕上有好几道疤痕。几经询问,小江才说是每次被爸爸打后心里难受,自己用小刀划的。刘敏找孩子爸爸耐心沟通,同时给孩子温暖的呵护。小江有了很大进步,这只迷茫的雏鹰终于归队了。
学生志和是一个先天聋哑的孩子,此前在特教学校学习,只能说简单的话,语调不清,还戴了耳蜗,只有近距离才能听懂别人说话。学习写作文对志和是最大的困难,他写的句子没有标点,词序也是乱的。每次志和写完作文,刘敏逐字逐句地纠正,改好了再让他一遍遍读,培养他的语感。在她的精心辅导下,志和在中小学生校园作文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在教学中,刘敏不断创新,渐渐形成了“新、实、活”的教学风格。为了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她会查阅各种资料;为了一个细节展示,她会苦思冥想出十几种方案。
耕耘必有收获。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安庆市两届“教坛新星”、“十二五”省级重点课题主持人……收获的喜悦,让刘敏尽享为师的芬芳。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