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师教体育,经常有些人不理解。但在王侠心里,当体育老师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情结。她的父亲生前是一位体育老师,后来意外去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王侠从小就做着体育梦。
1994年从安徽省体校毕业后,王侠毫不犹豫地成为了一名体育教师。当时,她教全校十多个班的体育课,从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到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带领学生打比赛,王侠竭力传承父亲未竟的事业。
2006年,王侠主动要求到更偏僻的三义学校任教。在这所有着18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王侠承担了所有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任务。
为了将学校建成足球特色校,王侠年过40又学“足艺”。以前从未接触过足球的她,为了尽快掌握教学技能,自己买了足球带回家,跟着网络学习,在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天坚持训练。就这样,不到半年时间,王侠初步掌握了足球基本技能。
针对学校泥巴地、无师资、无经费的现实窘境,王侠建议校长先买几个足球和一副五人制足球门,很快把学校的足球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为提高学校足球教学水平,王侠又建议校长请专业教练。几经周折,王侠从阜阳师范学院请来了大学足球专业教授张宏智。在张宏智指导学生训练时,王侠总是认真跟学,边学边用小本记要领,随后带学生强化练习。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8月学校真正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孩子们有兴趣了,活动多了,外出参加比赛多了,问题也接踵而来。一些家长找到学校,说孩子爱踢球却不爱学习了,作业也没完成;一些家长干脆直接找王侠告状。针对这些情况,王侠用耐心、爱心、暖心话与家长一一沟通,求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王侠和校长一起出去寻赞助、找公益基金资助。去年3月,苏宁控股集团、苏宁公益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热心伸出援手,从学生服装、装备、足球运动场地维护到比赛各项开支都提供资助,还解决了学生外出参赛的费用。
学校足球队里,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是足球让他们走在了一起。队员小王,一岁时母亲出走,从小缺失母爱,性格孤僻倔强。王侠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自理、自立、自强。一次在南京溧水训练基地,王侠看到许多孩子拿出家人准备的食品津津有味地吃着,小王和另一个学生云飞孤单地坐在一旁。王侠感到十分心酸,赶紧把两个小孩拉到身边,为每人买了食品。两个孩子眼睛里含满了泪水,一头扎进王侠的怀里,紧紧地抱住老师叫“妈妈”。
精神鼓舞,心理疏导,经济资助……被学生称为“足球妈妈”的王侠,用足球走进孩子的心灵,让“特色足球”成为农村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中国教师报》2017年11月01日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