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距离开学还有半个多月时,部分优质中小学校长、书记、主任玩起了“失联”,电话打不通,微信留言也石沉大海,连QQ签名都直接变成“闭关勿扰,失联勿忧”。据了解,这些学校领导都是由于开学分班在即,人情干扰过多、招架不住才出此下策。
可以说,社会上存在的“择班热”,许多时候是因为学校在缩小班级差距上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只有采取有力举措,才能给“择班热”降温。
首先,从学校层面讲,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学校有必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师生考核机制,形成长期的跟踪体系。学校一般会在一定时段内对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检测评估,这样的学情检测千万不能轻视,学校要认真分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和家长也要对学业水平进行客观评判。唯有如此,班与班之间才能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才能让教育发展充满活力。
其次,师生考核机制不仅要着眼于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管理。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一旦形成,班级之间的差异就会渐渐消失,学校的竞争力自然会提升,家长就不会再“盯着”个别教师,而是无限信任学校,自然也不会有分班的担忧了。
再次,教师之间需要合作共赢。如今,个人英雄主义已经很难适应工作需要,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走得更远。而如何建立合作机制,我认为可以从教师考核机制着手,最好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捆绑式考核,以此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如果教师形成了合力,就会着眼于学科发展,共赢的局面自然会出现。目前,许多学校的班级之间存在差异,就在于没有建立合作共赢的工作体系,许多集体备课组名存实亡。
最后,家长对学校工作、对孩子学业要有知情权,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如今,许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徒有其表,家校之间沟通匮乏甚至中断,导致家长一方越来越焦躁不安。因此,一方面学校应真正重视家长委员会,定期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平时的学习和阶段性学业水平,让家长不至于对孩子的学习心里没底;另一方面学校应全方位向家长开放,尽可能利用各种有效平台(学校橱窗、微信公众号、家校通等)宣传学校动态,从而让学校规范发展,也让那些为了孩子拉关系、走后门甚至制造“择班热”的家长消除后顾之忧。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中国教师报》2017年09月0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