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优秀传统文化要引发学生共鸣”

作者:□本报记者 崔斌斌 发布时间:2017.08.23
中国教师报

“师德是为师的根本,师能是指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和学识,师才则是指教师应该多才多艺。”日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为明教育集团特聘专家崔增亮在为明教育2017暑期业务会上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事情,理应为学生树立榜样。

如何提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崔增亮提出,教师素养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在他看来,教师素养包括师德、师能和师才三个方面。“比如许多学校的师范专业不仅会培养教师的师德、师能,还会培养教师吹拉弹唱、演讲、绘画等本领,从而让他们更有能力去做好教育工作。这对教师的要求有点高,但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崔增亮说。

与崔增亮的观点类似,为明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广州为明学校副校长钟和军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具有教育情怀,然后才是专业能力。身为副校长,钟和军始终与一线教学在打交道。“教师不仅要有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这是教师快速、大步成长的重要方法。”钟和军说。

业务会还对当前火热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话题进行了研讨,作为传统文化方面的专家,崔增亮对此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中国人不太懂汉字?”一次,崔增亮与韩国教授交流,对方的一句话让自己疑惑惊诧,也让他在传统文化研究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大’字其实是人的正面图,人虽渺小,但精神伟大”,如今,崔增亮对汉字颇有研究,随口就能解释某个汉字的构造及其背后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智慧的结晶,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很重要,对为人也很有帮助。”崔增亮说,“但传统文化肯定有好也有差,因此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过滤掉那些不适合学生的东西。”

“当下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质疑,主要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对它的理解不对,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崔增亮解释说,“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只穿件汉服、办个仪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与当下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

“我们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理解并背诵《弟子规》、古诗等。”钟和军发现,学生对荣誉特别感兴趣、特别重视,“于是我们设立了‘国学小博士’等荣誉称号,用过关检测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如今,广州为明学校学生6年下来能背诵超过300首古诗。

据了解,为了更加贴近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武汉为明学校把荆楚文化融入其中,重庆为明学校把巴蜀文化镶嵌进去,青岛为明学校则充满了孔孟文化的氛围……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各学校也会举办一系列贴近学生的活动。比如重阳节,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活动内容,有去敬老院探望老人的,有和父母一起登山的,还有一些学生开展义卖活动,把钱捐给敬老院……

“优秀传统文化要引发学生共鸣,优秀传统文化要扎根,而且根要扎得深。”钟和军说。

据了解,为明教育集团正在编辑两本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读本,不久会投入使用。“语文课堂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研究的事情。”崔增亮介绍说。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23日第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