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岳阳楼上的官箴

作者:□ 余显斌 发布时间:2017.08.16
中国教师报

多年后,一幅画展开,让后人看了瞪大眼睛,长声赞叹,一种梦回宋朝的欲望陡然而生。画中的桥梁、画中的茶馆、画中闲雅的行人,显得一派幽雅、一派和谐。古人词中也曾写尽汴京美景:“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宋朝,也因此成为历史的一曲绝唱。

这曲绝唱,是宋人书写的,是宋朝的一群读书人,以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品行,以及他们的忧时之心,细心呵护的。就如以水润田、以云护月一般小心。

范仲淹就是其中的一个。

宋朝是一个文化张扬的时代,是一个翰墨挥洒的时代。竹管丝弦中飞扬的,是一种风韵;琴声歌吹中飘洒的,是一种风流。

可是,这些都是小技。范仲淹认为,砥砺品行,才是大道。

宋承唐绪,取士以文章。范仲淹文采风流,他的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孤军突起,有将军仗剑、壮士高歌之慷慨,一扫当时词坛绮靡之风;他的小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自然淡雅里,暗含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尤其一篇《岳阳楼记》,气象开阔,跌宕多变,短短数百字,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让人读之,有放舟洞庭,高歌君山,登楼一呼,心胸一开之感。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四年。是年,他变法失败;是年,他受到守旧派排挤,匹马单衫,挥别楼台歌舞、花影重叠的汴京,一步一步,走上贬谪的路,走向江湖。

江湖之上,一篇雄奇的文章,如白荷挺立于碧叶,如明月涌出于海面。这篇文章是对几千年古仁人品行的回顾,是自己内心的独白,更是对后世读书人人格回归的呼唤。

《岳阳楼记》注定不朽,注定将成为文人心中一座不倒的碑。

彼时,行走江湖的范仲淹,用深邃的目光回顾一生所来径,感慨万千,也如同洞庭湖荡漾的湖水,难以底止。他束发读书,凭一支笔考中进士,获得广德军司理参军的九品官职。这个小小的官,上任之始,即揪心于海水泛滥,百姓遭殃。他挺身而出,主动带着百姓修筑海堤。之后,他掌书院,重文教;做谏议,反驳权相吕夷简,被赶出朝廷,处身下僚;当西夏军起时,这个书生扔下笔,顶盔贯甲,走向烽烟弥漫的西北战场,写下“燕然未勒归无计”的誓言,带着大宋健儿,戈矛映日,铁血来去。西夏铁骑,在这位书生面前,终于停住进军的马蹄。

庆历四年,年近花甲,他又一次走出朝廷,走向遥远的江湖。他没有怨怼,没有不满,他的一颗心始终牵系着大宋,牵系着这片土地,牵系着这片土地上的袅袅炊烟、如花歌声。

他挥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他呢,写罢此文,掷笔淡淡一笑,一拂袍袖走入五湖烟雨,走进历史深处。他的身后,汴京,月白如玉。他的身后,宋朝,优美如花。

这十四个字,如一级级台阶,攀登上去,就是一座高峰。这里有陆游,捋须长叹,“位卑未敢忘忧国”;这里有林则徐,慷慨而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里,山高为景,人高为峰。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山阳县山阳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16日第1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