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线教师亟须提升“数据素养”

作者:□ 本报记者 崔斌斌 发布时间:2017.07.12
中国教师报

为了探究大数据时代下的基础教育变革方向,进一步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应用,7月6日,由福建教育杂志社主办、极课教育研究院承办的“第三届基础教育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各地教育专家、全国知名中学校长等近300人出席会议。

“十三五”以来,国家积极推动教育行业向“互联网+教育”方向发展,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支持。

此次研讨会中,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明选认为,大数据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有四大特征:迭代性、精准性、即时性、客观性。他指出,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不会更轻松,但会更有效,这得益于大数据能够根据统计结果进行个性化定制。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近年来在个性化定制方面作出卓有成效的探索,该校副校长沈志斌在报告中着重介绍了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大数据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我们学校的许多考试,教师批改试卷后扫描采集数据,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统计学生的错题类型、比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这样做的效率会比之前有所提升。”沈志斌介绍,“通过对大数据系统的常态化运用,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考试状况的整体把握进行个性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学生的总体成绩实现了大幅度提升”。

据了解,今年辅仁高级中学学生的暑假作业也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统计结果,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布置作业,从而查漏补缺。

在“互联网+”背景下,青岛58中也展开探索。该校副校长吴峰介绍,学校鼓励教师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效课堂;鼓励教师基于数据诊断进行精准教学和相对精准的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下一线教师的“数据素养”令人担忧。

长期从事大数据研究的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杨现民通过调查发现,当下教师的数据意识相对保守,教师的数据处理能力较低。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徐晓东则指出,一线教师不仅要培养数据素养,还要把数据素养逐渐上升为数据智慧,要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借助数据洞悉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杨现民提醒与会者,大数据提供给教育的仅仅是“参考答案”,教育大数据不会取代教师,但会带来新的分工。

“教育大数据运用的前提应该是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极课大数据联合创始人李可佳强调,“教师是改革的动力,而不是被改革的对象,教师要学会主动拥抱新事物”。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12日第2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