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师德修养重在情感体验

作者:□ 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发布时间:2017.07.05
中国教师报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怎么转化和提升,是每个教师觉得既重要又突出的问题。在师德建设中,认识转变是高尚师德的前提,师德培训可以采用讲授方式,但不能倚重抽象说教。教师师德相关理念的提升,必须经由教师的情感体验,避免实践中的道德“灌输”。高尚师德的行为转化必须是教师主动接纳和自主建构的过程,不可以奉行“强制逻辑”。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教师必须认同,变成自己内心的坚守。所以,这绝对不仅仅是认知过程,一定要有情感的过程、体验的环节。

教师德性的超越,需要实践话语、情感过程、教师在场和自主建构。其中“教师在场”强调教师之间的同伴分享。一位教师站在教室里怎么处理教学情境,怎么处理教学细节,怎么解读教材文本,这与教师内在的观念、价值和坚守有关。因此,知行合一很重要,这是一个借助情感过程去超越,进而在教师内心深处发挥作用,是教师慢慢自主生成的过程。

回到原点来看,教师德性,我认为是在对教育的历史使命、教育事业伟大意义的深刻理解基础上,产生的从事教育事业的志向、抱负和追求,是教师理想的一种具体内容和形式。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经常扪心自问:教师这个职业是否重要?我们有无理由为之自豪并心怀敬畏?如果单纯只想留在大城市而去做一名教师,这是很难成为好教师的。教师职业是否有独享的幸福?如有,教师如何去体会和获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始作善也。”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和担当让每个教师都必然成为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每个教师都承载着“隐性德育”的功能,他们会以自己的特有方式影响学生品格的成长。师德在育人中具有“附加学习”的功能,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还能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形成态度、感受和体验。

总之,教师的眼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生命宽度;教师的修养丰富了学生的人生,增加了学生生命的厚度。每一位教师要做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职业操守好的好教师,并在专业成长、师生对话、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中享受独到的幸福。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05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