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知行合一为教师修养提供智慧

作者:□ 赵建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处调研员) 发布时间:2017.07.05
中国教师报

关于知行合一,最早由宋元之际的儒学家金履祥提出,他在《论语集注考证》中谈到“圣贤先觉之人,知而能之,知行合一,后觉所以效之”。“知行合一论”后由明代思想家、心学家集大成者王阳明发扬光大,发展成为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

古人所谓的“知”,指的是道德观念、思想意念和事物之理。“行”是指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王阳明是集知行学说之大成者。

作为哲学核心的知行合一,有专家把它总结为三层含义:知行必须兼顾,不可偏废;真知必行,注重躬行实践;以知促行,为善去恶,强调自律自觉。知行合一这种思想、学说、理论,为教师德性、道德品质修养的提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教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教育部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并将师德建设始终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党的十八大以前,我们就在师德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地推向了机制建设,建立了包括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奖惩全覆盖的长效机制。

针对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部制定了严厉规定及处罚办法,并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今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让师德建设从他律全面深入地推向自律,实现两者统一。

从外部条件看,我们要牢固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有主人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有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如何让教师成为令人尊敬的职业,保障教师权益不受侵害,为教师创设公平公正环境等都有重要论述。这些都为教师队伍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外部他律转向自律。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陶冶、修养师德,形成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修养的内在机制,就像文化一样进入骨髓和血液。通过健全自我约束内在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工作,这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知行合一为教师修养和内在机制形成提供了方法和智慧。

研究挖掘先贤思想智慧、我国优秀传统师德文化以及先贤大师的修养故事等,这对指导广大教师掌握修养的方法,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传统文化素养都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05日第14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