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到国家博物馆“上课”

作者:□ 刘汝明 赵钰莲 李 辉 发布时间:2017.07.05
中国教师报

    指导思想

课程以国家博物馆为实施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家博物馆的资源,把学生区别于一般的参观游览者,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将学科知识与展馆资源有效衔接,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建立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感,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自主探究、发展个性。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对国家博物馆展品的观察,拓宽知识宽度和观察角度,增强知识间的互联互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学生通过在国家博物馆的学习和探究,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增强分享与合作的意识。

学生通过在国家博物馆的学习实践,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感受展品的艺术之美、制造之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程内容

融通学科课程内容与国家博物馆资源。学校根据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将学生在校内学习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课程内容,与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的内容进行有效衔接,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

依据学生个性特长确定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可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设计,也可由学生提出,可以是综合性、实践性、生活化的,也可以涉及学科的相关内容或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主题。原则上每个学生在国家博物馆的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不少于4学时。

    实施建议

注重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通过在国家博物馆的学习,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究问题、合作分享过程中,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学校成立“走进国博”综合实践课程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担任组长并具体组织实施,年级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参与,统筹安排,整体规划,制定学校《“走进国博”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年级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调查分析和学生自主申报的基础上,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如果以问题探究形式为主,可以进行同质分组;如果以参观分享等形式为主,可以进行异质分组。

年级教师还要围绕主题,做好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备课中既要备学生、备主题、备内容,也要备资源、备环境、备实施方式,探索学科知识与校外课程资源有效衔接的教学模式。

学习小组成立后,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本小组的学习方案,力争一组一方案,确保每个学生完整地经历一个主题的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习方式和成果的多样性。学生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在全新的学习时空中,学生通过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通过搜集信息、观察展品、讨论问题,养成在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增强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学习成果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师要构建多样化展示平台,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校园网或微信平台上的展示。

    评价建议

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拟定评价标准。评价要关注课程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实际收获;要注重表现性评价和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要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表现性评价: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准备、服从纪律、完成任务、运用知识、观察思考、分享交流、自我监控等方面设计评价量规。

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拓展,但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获得的系统性。教师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和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评价,突出对团队合作意识与行为的评价。

    实施保障

学校要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统筹,年级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组织保障。全年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并根据学生的选择,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和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积极参与活动前的研讨与准备,引导学生“现场”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聚焦核心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学校要制定安全预案和交通方案,做好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加强家校联系,下发“致家长的信”,家校协同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7年07月05日第13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