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教育实践的中国智慧

作者:□ 韩世文 发布时间:2017.06.28
中国教师报

研学旅行,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学习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这是国家教育管理的“意见”,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传承中的现实光华。

从孔子周游列国的游学精神,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从《尚书》提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知行观点,强调知易行难,到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无不体现着哲学思想,渗透着中国智慧。

这样的思想与智慧,在21世纪,在走进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领域,则通过研学旅行这样的倡导,再次彰显“研”“行”一致的现实意义、知行合一的教育价值。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意见》,研学旅行的目标可以解读为“四个感受”“三个学会”,即: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感受”是“知”的生动体验,也是“行”的直接收获,“学会”则是知行合一的智慧成果。

这无疑是解决今天教育中重知轻智、重知轻行、重知轻德等诸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果说,爱和尊重是教育的灵魂,那么,“研”“行”一致、知行合一就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小到课堂实践,我们强调动手、动脑、动心;中到学科教学,我们倡导做中学、实践出真知;大到教育全过程,我们的基本原则在“行”,为人自身发展和幸福而“行”。

因此,研学旅行是知行合一的真学习,也是言行一致的好德育;是青少年时代有意义的人生磨砺,也是世界观形成阶段有价值的身心修行。

基于这样的理解,区域和学校在组织实施研学旅行时,既要规划先行,也要课程引领;既要学游兼得,也要育人为先。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不仅要回望历史,更要畅想未来;不仅要贴近生活,更要仰望星空;不仅要锁定乡土,更要投身世界;不仅要拓展延伸书本上的学习内容,让纸上的文图变成眼前真实的世界,脚下生动的自然,更要跳出学校课堂的局限,发现更美好的生命精彩,探索更有价值的未知世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体验中提升兴趣,在游历中增长见识,在研究中深化学习,在拓展中丰富生命。

只有这样,中国智慧才能在扎实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才能在研学旅行中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10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