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回乡教育”不可用蛮力

作者:□ 罗义安 发布时间:2017.06.28
中国教师报

蚊子太多、洗澡要用盆冲、没有游乐场、没有WiFi、没有手机游戏……仅在乡下爷爷奶奶家待了5个小时,12岁的四川遂宁男孩牛牛就瞒着父母徒步回城,独自走了20公里后,被派出所民警发现并通知了家长。牛牛的父亲乔先生表示,带娃娃回老家本意是想增进与亲人的关系,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但被城市化的牛牛“已经回不去了”。

利用假期让孩子到乡村体验生活,这是许多家长的美好愿望。但没想到,乡下老家已然成为一座“围城”——家长想带孩子“进去”,孩子却想“出来”,家长往往“出力不讨好”。

其实,回乡教育也是教育,违背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一味地使用“蛮力”,必然“出力不讨好”。为了避免回乡教育变成“到此一游”,家长不仅要备好课,还要积极参与。

首先,“导入”要到位。带孩子回乡,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要提前做好准备。孩子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即使有些孩子的老家是乡村,与乡村有交集,但由于与乡村接触的时间和频率有限,对乡村只是一知半解,没有清晰完整的印象。因此,在带孩子回乡前,家长要备好课,特别要重视“导入”环节,精心设计好“导语”,用“导语”打开一扇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眺望乡村的山与水、花与草等。

不管用什么方式导入,都要通过展示乡村生活的特点和亮点,激发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对乡村既有新鲜感又有神秘感时,就会乐意走进“围城”。同时要暗示孩子,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存在差距,以便孩子在思想上做好吃苦的准备。否则,孩子进入一个与城市生活有天壤之别的环境,必定会失望,甚至会像牛牛一样,不仅对乡村生活没有好感,还会心生厌恶,最后不得不逃离乡村。因此,“导入”不能失位,必须到位。

其次,体验要结伴而行。无论是学习还是玩耍,孩子都需要同伴,体验活动更是如此。与小伙伴在一起,可以相互鼓励,增加信心;可以共同探讨,提高认知;可以相互合作,增进友谊。然而,许多家长带孩子回乡,往往只是带一个孩子去,这就给孩子想走出“围城”埋下隐患。

在偌大的乡村,孩子没有同伴,只能一个人闲逛,不免产生孤独感。特别是在没有手机和WiFi的情况下,孩子的乡村生活更加单调乏味,孩子想逃离乡村回到城市,便不足为奇。独学,不如群学。因此,带孩子回乡,最好让孩子结伴而行,与小伙伴一起体验农村生活,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更多乐趣,才不会有逃离的冲动。

再次,家长要参与。不识韭菜和麦子的孩子从城市到乡村后,对农村的人与物以及生活方式,一定会产生诸多疑问,如果一个又一个问题都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他们就会产生挫败感,对乡村失去兴趣。因此,回乡教育不能只是把孩子丢在农村,让孩子独自体验乡村生活,家长最好自始至终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体验活动。

家长的参与和陪伴,一是为孩子解惑,当家长及时把孩子心中的疑问一个个解开后,孩子对乡村的兴趣必然会更浓,对乡村生活的探究欲望会更强。二是为孩子打气,在体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当孩子灰心丧气时,家长要及时打气,给予鼓励,可以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乡村生活是不可多得的教材,家长带领孩子走进这片园地时,只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满足孩子的需要,才会赢得孩子的喜爱。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安陆市紫金路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7年06月28日第3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